1. 首页 > 财经资讯

北斗卫星“出海”服务走出关键一步 民航星基导航全球格局待变

  一方面是计划发射新的卫星,进一步提高系统稳定性和有效性并开展新技术验证;另一方面,进入全球民用航空导航系统应用领域的工作,也在稳步有序进行。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在给未来全球民用航空导航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可能。

  日前,中国民用航空局(以下简称“中国民航局”)接到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CAO)理事会主席萨尔瓦托雷·夏基塔诺的复函。复函称,接受中国民航局局长冯正霖代表中国政府,向ICAO做出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系统”)公开服务承诺。

  一位国有大型航空公司的内部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ICAO主席给中国民航局的复函带有程序性的性质,但对北斗系统“出海”为全球民航飞行提供服务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只有在中国民航局代表中国政府提出的服务承诺被ICAO接受后,北斗系统标准通过最终审议,纳入ICAO标准才能顺利推进,只有纳入ICAO标准,才能向全球民航飞行提供相关服务。

  关键一步

  相关法定信息显示,2022年1月,中国民航局代表中国政府向ICAO提交了承诺函。该函的主要内容是在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利益的同时,展现我国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态度。约一个月后,ICAO向中国民航局复函,明确接受中国提出的承诺内容。

  多位了解情况的人士告诉记者,北斗系统与欧盟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基本上同步进入ICAO的审议程序,但是在提交承诺函及获得复函确认方面,北斗系统都领先于欧盟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

  ICAO对北斗系统的性能指标验证工作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由ICAO的专家组进行该项工作,到2020年年底时,总计189项性能指标都已经通过验证,核心技术工作已经全部完成。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运行。

  按照ICAO程序规定,接下来,北斗系统还要通过“最终审议”“纳入ICAO正式标准”等环节,从而向全球民用航空飞行提供导航等及衍生领域的相关服务。

  ICAO成立于1944年,是联合国专门机构,总部设在加拿大蒙特利尔。ICAO的宗旨为促进全世界民用航空安全、有序的发展,其具体职能包括协调国际民航关系、解决国际民航争议、制定国际空运标准和条例等。与全球民航飞行导航有关的标准,即由ICAO负责审核、编写、实施。

  目前,中国民航局正在会同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及相关部门,推进北斗系统国际标准制定工作。ICAO负责工作程序安排的人士告诉记者,最终审查程序,是由ICAO的航行委员会进行,在完成最终审查程序后,理事会正式审议的时间大约在2023年1月。

  北斗系统是中国自主研发、建设、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其定位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多位了解情况的人士告诉记者,北斗系统起步于20世纪中后期,到2000年年底时,建成了北斗1号系统,当时主要是面向中国提供服务。

  服务全球

  记者了解到,北斗系统的发展规划为“三步走”。第一阶段是“近期”,为2019年~2021年;第二阶段是“中期”,为2022~2025年;第三阶段是“远期”,为2026~2035年。近期目标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实现北斗系统通用航空低空空域定位及监视应用,完成北斗系统运输航空器追踪监控及授时应用典型示范。

  第二阶段中期目标中,则包含向全球范围提供服务,其主要内容包括:全面实现北斗系统通用航空定位、导航与监视应用,基本完成北斗星基增强系统运输航空定位导航应用,全面推动北斗系统运输航空导航及监视应用,实现大型无人机混合空域运行典型场景应用,积极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航应用北斗。

  目前,全球范围内,民航领域主要的导航系统包括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欧洲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以及中国的北斗系统,这四个导航系统都被ICAO认可。

  “民航飞行的导航,是一个逐渐发展变化的过程,从早期的主要依靠陆基导航,到结合运营卫星导航,再到以星基导航为主,从现在看,这15~30年的时间,是从陆基导航到星基导航过渡的时期,这个趋势,在航空领域大家都是认可的。”前述国有大型航空公司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

  记者查阅美国“新一代航空运输系统”(NextGen)、欧盟“单一欧洲天空”(SESAR)计划相关法定文件,美国和欧洲都明确提出了到2025年实现基于卫星的导航,使全球无导航盲区。在上述趋势的共识之下,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应运而生。

  “GNSS实际上是一种技术应用体系。”一位熟悉卫星导航领域的资深人士向记者解释,“无论是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还是欧洲的伽利略,都要和GNSS的技术标准协同,星基导航才能有更高的效率,北斗系统也一样涉及到与GNSS技术标准‘兼容’‘互操作’的内容。”

  目前,全球范围内运用较为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是美国的GPS,它已被纳入国际民航组织标准,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GPS为全球193个国家和38个地区提供民用航空卫星导航服务。不过,国际民航组织也认为,只使用GPS这个单一星座,在全球卫星导航的功能和性能方面存在一定不足,需要其他卫星导航星座予以弥补。

  中国方面确定的北斗系统发展策略也与这一格局匹配,即“以北斗系统为核心,其他星座兼容、互操作的双频多星座GNSS技术应用体系”。

  记者了解到,此前,北斗系统与其他三大系统的兼容和互操作研究工作已经在推进过程中,如在中欧、中美等双边合作框架下推进北斗与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与GPS系统在技术标准方面的研究,探索以北斗为核心、兼容其他星座的双频多星座导航系统应用。

  与此同时,北斗的独特优势之一则在于短报文通信功能,这一功能可以有效改善我国通用航空低空飞行服务,提升通航运行安全水平与效率,实现日常情况下的通航飞行动态服务,以及紧急情况下的遇险救援。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