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财经分析】人工智能赛道再迎催化 盈利能力仍是关注重点

  证监会近日同意了云从科技的科创板IPO注册申请,消息一出再次引发市场对人工智能产业的关注。业内认为,相比于前两年的资本寒冬,2021年以来人工智能领域融资环境改善,但同时商业化落地和盈利能力仍然受到关注。

  计算机视觉领域融资加速

  云从科技成立于2015年,孵化自中国科学院重庆研究所。目前公司实控人为创始人周曦博士,持股比例约为24%。公司无外资股东,共有4名国有股东,分别为持股比例为2.21%的南沙金控、持股比例1.23%的国新资本、持股比例0.79%的上海联升和持股比例0.47%的广东创投。

  作为人工智能企业,云从科技以优势视觉技术为基础,凭借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为核心的技术能力,为智慧治理领域客户提供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公司已经先后布局了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出行及智慧商业等四大业务领域,并在该领域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

  在业内,云从科技与旷视科技、依图科技、商汤科技并称为计算机视觉四小龙,简称“AI四小龙”。据IDC统计,2020年,商汤科技、旷视科技、海康威视、云从科技、依图科技的合计市场份额逼近50%。

  虽然近两年四家企业都在寻求上市,但进程不一。2021年12月30日,商汤科技率先突破取得港股上市。旷视科技在冲击港股半路折返后,再度闯关科创板IPO于2021年9月过会。而依图科技的科创板IPO则于2021年6月30日终止。云从科技的上市之路则相对顺利,2020年8月向广东省证监局办理辅导备案登记,同年12月获科创板受理,2021年7月顺利过会,2022年4月6日获正式批准IPO。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1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发展观察》,2021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继续大踏步前进,其中计算机视觉核心产品市场规模接近千亿元,与计算机视觉相关的计算机通信设备销售、工程建设、传统业务效益转化等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3000亿元。计算机视觉赛道仍是AI商业化主阵地。

  同时投资者重拾对人工智能创业回报的信心,资本回暖。据统计,2021年1-11月,一级市场人工智能赛道的融资事件有275起,总额612.2亿元,相比2019年和2020年有大幅提升。预计新一轮的融资热潮有望在未来2-3年到来。

  盈利能力和商业化受关注

  根据招股书,本次云从科技拟募资37.5亿元,用于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升级项目、轻舟系统生态建设项目、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综合服务生态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虽然人工智能企业的融资环境改善,但市场对其技术的商业化落地和盈利能力仍然保持关注。

  广州国际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梅传博表示,云从拥有竞争力的核心技术,还需要在商业化上进一步取得突破。传统的人脸识别、图像识别业务,正不断受到来自海康威视、华为等摄像头厂商以及安防企业的竞争与市场挤压,未来还需重点推进人机协同操作系统的商业化落地。

  国泰君安证券分析师李沐华认为,目前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头部公司均未实现盈利,商业化困难是近两年AI企业上市过程中“遇冷”的重要原因。从产业发展的阶段来看,AI在专业场景中的应用红利已被逐步消化,通用场景应用的爆发仍需时日。

  头部企业的财务表现也印证了市场的担忧。云从科技的招股书显示,虽然2018-2020年,公司整体毛利率分别为21.7%、 40.9%、43.5%,呈现稳中有进的趋势,但是亏损现状尚未改变,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共亏损了30.08亿元。

  不仅是云从科技,由于商业化待突破,叠加在销售、管理与研发领域的持续巨额投入,“AI四小龙”都尚未摆脱亏损境况。商汤科技财报显示,2021年公司经调整亏损额为14.18亿元,对比2020年亏损8.78亿元,扩大61.5%。旷世科技2021上半年的净亏损也达到18.58亿元。

  对于何时能盈利,云从科技称,根据目前的经营计划、在手订单情况以及相关条件测算,预计在2025年能够扭亏为盈。

  在产业政策的支持下,AI产品的商业化应用场景也不断拓展。云从科技在招股书中援引赛迪咨询统计,预计2022年国内四大领域的合计市场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庞大的市场规模和稳定的行业增速,将为云从的商业化进程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有望持续推动公司稳定增长。

  海通证券分析师郑宏达认为,随着公司在人机协同操作系统方面的持续投入,软件能力将进一步凸显,有助于增强产品竞争力,提升产品附加值,从而推动毛利率不断提升。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