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高凌云:进出口增长有近虑但无远忧 5月后有望迎来反弹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高凌云预计,全年进出口有望保持4%左右的增长。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高凌云周一表示,当前中国进出口贸易增长面临“外缩内紧”的局面,不过长远来看无需过于忧虑,预计全年进出口有望保持4%左右的增长。

  高凌云在中新社主办的国是论坛2022年一季度经济形势的分析会上指出,近虑方面,首当其冲的是“外缩”,主要是指外需的不确定性和市场份额被挤占。

  他解释称,外需的不确定主要来自新冠疫情在全球的反复,叠加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的收缩,外部市场的不确定性被放大。

  而市场份额被挤占来自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随着疫情缓解,越来越多的国家对服务消费的需求替代了对货物消费的需求,货物贸易的份额被服务贸易的份额所挤占;二是疫情恢复后,其他国家生产恢复,并开始在全球市场同中国企业展开竞争,中国的一部分订单被挤占;三是,3月以来,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疫情加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订单交货。

  高凌云提到的第二个近虑是“内紧”,特别是以原材料、大宗商品、芯片等重要物品和元器件为代表的供应链瓶颈。他指出,除了产业链回流和原材料供应问题,成本上升对企业利润的挤压也是必须要关注的问题。

  “企业上游成本上升以后很难向下游传导,比如1-3月份,PPI同比增长8.7%,但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同比增长了11.3%,也就是说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它的上游涨价以后,因为它的竞争比较激烈,是完全竞争市场,所以它的价格很难向下游传递。”他说。

  高凌云表示,尽管从短期来看中国进出口面临“外缩内紧”的问题,但长远来看无需过于忧虑。

  “影响进出口增长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内外需求,第二个是产品竞争力。”他说,从长远来看,虽然世界经济增速有所趋缓,但整体复苏态势并没有变化,另外,中国的技术升级依然在持续,也就是说,影响进出口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变化。

  与此同时,高凌云表示,政府可能会进一步出台助企纾困政策,加大对外贸行业的跨周期调节。

  “减税降费的前提是这个企业首先仍在经营,税费有可减可降的空间,如果企业倒闭了,那么减税降费也就没有意义了,所以下一步(政策)在物流、金融、内外贸融合这些方面可能会有一些调整。”他说。

  从全年的进出口走势上来看,高凌云表示,本次受疫情影响较重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在中国进出口中占比较大,这些地区所采取的封控措施对进出口的影响将在3月下旬开始显现,4月影响进一步加大。

  不过,他指出,随着疫情防控的进展以及解封措施的逐步推进,从二季度中后段开始,我国进出口将迎来比较大的反弹,且反弹有望延续至下半年。“它可以被总结为叫‘弹簧效应’,就是前期压制的越大,后期反弹得也越大。”高凌云说。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