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逆风扬帆 中国外贸在世界经济中“劈波斩浪”

  本报记者 | 安宁

  稳外贸是我国稳增长的重要支撑。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9.42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实现“开局稳”。从2020年三季度开始,我国外贸已经连续7个季度保持同比正增长。

  这份成绩,是高基数下创造的新突破。去年,我国进出口规模连跨过5万亿美元、6万亿美元两大台阶,是在2013年首次达4万亿美元的8年后创造的历史新高。

  这个开局,也是严峻形势下取得的稳起步。今年,我国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叠加疫情多点频发、国际环境突发因素超出预期、海运物流不畅等“变量”,外贸行业处境尤为不易。

  平稳开局来之不易,中国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在4月21日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国家主席以视频方式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将为世界经济企稳复苏提供强大动能,为各国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机会。

  国际市场对我国产品需求仍在扩大

  “外贸实现‘开局稳’与世界格局和中国自身强大的竞争力密不可分。”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分析说,在全球成本上涨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的竞争能力和供应链的相对完整是最重要原因。疫情冲击时,许多国家的供应链出现断裂,而我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表现好,因而这些国家对我国的订单保持了良好的状况。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表示,世界经济整体复苏态势没有改变,国际市场对我国产品的需求仍在扩大。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均实现增长,与东盟、欧盟、美国、韩国和日本进出口分别增长8.4%、10.2%、9.9%、12.3%和1.8%,合计拉动进出口整体增长4.8个百分点。

  一季度,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往来更加紧密,进出口增长16.7%,有效保障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记者从国家发展改革委了解到,截至目前,我国已与149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另外值得关注的,则是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一季度,我国对RCEP贸易伙伴进出口增长6.9%。同时,东盟反超欧盟,再次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其中,与东盟进出口规模占与RCEP贸易伙伴外贸规模的47.2%,占比接近一半。

  作为中国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4月份,第131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如期“云”上举办,约2.55万家境内外企业参展。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广交会的全球合作伙伴达到170家,其中来自RCEP成员国的合作伙伴40家,实现了RCEP成员国全覆盖。

  纾困政策助企危中寻机

  一季度外贸保持平稳开局,得益于我国宏观经济的坚实支撑,也离不开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的持续发力和广大外贸市场主体的主动作为。

  中央层面对稳外贸工作高度重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保稳提质”作为进出口发展的预期目标,明确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外贸外资平稳发展”,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而在国务院常务会议接连两次对稳外贸作出部署后,4月2日,国务院再次召开外贸形势座谈会,强调要加强对外贸形势的分析研判,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千方百计完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稳外贸目标任务。

  各地区各部门也持续释放助企纾困政策。国家发展改革委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加快破除市场隐性壁垒;商务部实施跨周期调节稳外贸、市场多元化、外贸供应链畅通、外贸创新提质等专项行动;海关总署大力支持对外开放平台建设……

  随着减税降费、优化营商环境、加大能源和原材料保供稳价力度、加强金融支持、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持续发力,外贸市场主体的活力得到有效激发。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数量43.2万家,同比增加5.7%,其中民营企业进出口4.52万亿元,增长14.1%,占比达到48%,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3.38万亿元,增长5.8%;国有企业进出口1.5万亿元,增长14.5%。

  作为外贸新业态,跨境电商也交出亮眼成绩单。一季度,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4345亿元,其中出口3104亿元,进口1241亿元。据了解,今年2月份,随着内蒙古鄂尔多斯等27个城市和地区获批设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以来,我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数量已达到132个。

  作为畅通经济循环的重要环节,跨境物流稳得住,外贸企业才能有底气。为此,交通运输部此前印发通知,全力保障港口畅通有序,全力保持内河航道顺畅,全力保障国际海运物流供应链畅通。

  跨境物流节点捷报频传。一季度,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其中,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累计发送17万标箱,同比增长56.5%。中欧班列共开行3630列、运送35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7%、9%,综合重箱率97.7%,单月开行量连续23个月保持千列以上。

  面临压力和困难有近虑但无远忧

  我国外贸实现平稳开局的同时,也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此前,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坦言,去年外贸高增长有很多阶段性因素,包括订单回流、防疫物资出口、“宅经济”等,这些阶段性因素的消退给今年稳外贸增加了压力,“今年压力非常大。”

  需求侧,全球疫情还在起伏反复,复苏势头不稳,外需市场面临不确定性;供给侧,原材料、大宗商品供给仍未恢复正常,供应链瓶颈短期内难以得到缓解。

  数据显示,3月份,我国进口金额同比下降0.1%,这也是自2020年9月以来首次下降。除了疫情原因,原料涨价、物流不畅、周期延长、缺柜缺工等“新变量”,也在困扰着外贸从业者。

  “当前,我国外贸有近虑但无远忧。”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高凌云分析称,影响外贸增长主要有两方面因素,一是内需外需,二是产品竞争力。从长远来看,尽管目前全球经济出现增速趋缓,但整体复苏态势并没有变化,中国进出口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变化。展望后期,他认为,政府助企纾困政策、跨周期调节的外贸政策在持续发力的同时,力度可能还会适时加大,对外贸增长起到支撑作用。

(文章来源:中国发展网)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