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老人1957年缴6元信用社股金,62年后去银行兑换,可兑多少钱?

关于股票这种高风险的东西相信很多人都曾经了解过,并且有的人甚至参与过。这些东西其实是一种有价的证券,因为它们的计算方式是以市值计算的,也有的股金是有市无价的。现在人们关于这些东西的了解会比较多一些,但在这种东西刚出现时,人们能够购买这种东西的都算是比较有商业经济头脑的。

1957年,我国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当时想要加入社团的成员都要缴纳一些费用,而这一部分社费就相当于对这个合作社的启动资金,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股金。而且当时还规定,如果有人想要退出合作社,那么投入的费用还可以拿走。而那些持有股金的人还可以在一段时间后得到分红,便有一些人没有退出。而有位老人就在1957年缴纳了6元信用社股金,而这件事情之所以被知道,是因为一位叫张凤江的老人,发现自己的叔叔一直留着隔了62年的一张信用社股金凭证。

在上个世纪,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股金在那个时候是很便宜的,所以张凤江的叔叔就缴纳了六元的股金,用现在的购买力来看,六块钱似乎很少,但是以当时的物价来算,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几百元。几百元在过去也算是一笔大数字,几乎可以养活一家人很长的时间。这件事情过了62年后,张凤江就想看看这个钱还可以兑换多少。

于是老人就带着这个凭证前往银行进行咨询,他直接问银行工作人员,当初缴纳的6元信用社股金,连本带利可以兑多少?最后经过银行工作人员的计算,这些钱只能兑换17元三角九毛钱。尽管这些钱是比当初投入的股金多,但是以不断变化的市场购买力进行估算的话,这完全是亏了。但是老人觉得这并没有什么,他觉得自己并不是真正的想要这笔钱,而是想要把这些东西收藏起来当作一种纪念品。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