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大公国际吕柏乐:新一轮政策组合注重精准发力

  一季度宏观经济平稳开局,受疫情和外部环境突变扰动,经济增长动能在季末有所放缓,结构性矛盾正在逐步对总量形成影响,“三重压力”面临新挑战。二季度,基建投资仍是稳增长主力,新一轮政策组合将密集出台、精准发力,绿色技改和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在货币信贷支持下将对制造业总体增速形成支撑。受内外部环境变化扰动,出口增速或将放缓,消费恢复仍需时间,但地产和城投融资约束边际放缓,将有助于二季度市场预期的稳定。

  政策前置发力带动下,一季度我国经济总体开局平稳,基建和外贸是主要拉动项,消费受疫情扰动表现较弱,地产投资转暖仍需时间

  今年一季度,我国宏观经济实现平稳开局。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8%,较2021年四季度环比增长1.3%。1-2月在政策前置发力带动下,经济实现开门红,而3月以来受疫情反弹和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影响,经济增长动能出现边际放缓。从需求增长结构来看,一季度基建投资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外贸出口和制造业投资基本保持稳定,消费和房地产投资是主要拖累项。从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贡献来看,一季度消费、资本支出和货物及服务净出口对GDP的贡献分别为69.4%、26.9%和3.7%,较去年四季度当季值分别下降15.9、提高38.5和降低22.7个百分点,投资拉动效应有所增强。

  基建投资拉动作用显著,凸显政策前置发力效能。一季度,基建投资(不含电力)同比增长8.5%,比去年同期两年平均增速加快6.2个百分点。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便确立“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基调,同期财政部提前下达1.46万亿新增专项债限额,而今年以来高层频频发声强调发挥好基建稳增长作用并确定以十四五重大工程作为主要抓手,一季度专项债提前批限额已完成86%,在“资金跟着项目走”的政策要求下,各省重大项目工程陆续加紧开工,政策前置发力之下,基建投资实物工作量得到有力支持。

  政策呵护下,制造业投资表现强劲且产业升级带动效应明显。一季度,制造业投资同比上涨15.6%,受到局部疫情、地缘政治冲突以及基数效应影响,增速较1-2月放缓5.3个百分点,但仍显著高于2021年末4.8%的两年平均增速。这主要是减税降费、金融支持政策效力显著,政策持续引导资金向制造业倾斜,国家预算资金增长34.7%,自筹资金增长15.0%,对制造业行业增长提供有力支持。从制造业投资结构来看,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制造业均保持较高增速,一季度同比分别增长32.7%、27.3%和25.3%,高技术产业的引领作用显著。

  需求与价格共同作用下,出口保持较强韧性。一季度,出口同比实现13.4%的高增速,仍保持较强韧性,主要得益于海外经济修复带来的需求共振以及价格上涨的拉动效应,同时港口货源储备充足,疫情反弹对出口总量影响程度有限,3月出口也保持了12.9%增速,占出口总值58.4%的机电类产品增长9.8%,其中太阳能电池、锂电池、汽车出口分别增长100.8%、53.7%和83.4%。

  疫情再度反弹,消费恢复进程放缓。一季度,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增长3.3%,略低于去年同期两年平均增速。开年消费展现出良好恢复势头,前两个月累计同比增速高出去年同期两年平均增速3.2个百分点,但随着疫情再次反弹消费增长受到制约,3月社零当月同比增速由正转负(-3.5%),商品零售、餐饮消费再次双负增长。疫情反弹波及全国30个省份,且东南沿海地区受冲击更为严重,城镇调查失业率进一步上升,“动态清零”政策约束下,区域性全面封控不仅使餐饮、交通运输、旅游等接触性、聚集性消费场景受限,同时部分地区制造业暂时性停产停工使汽车等部分商品产量、供应链稳定承压,实物商品零售额占社零总额比重较去年下降1.3个百分点,线上消费逆势增长对消费增长形成支撑但力度受到一定限制。

  地产供需两弱,房地产投资转暖仍需时间。一季度,我国房地产投资仅增长0.7%,较1-2月下降3个百分点,保交付政策支持下在建项目施工推进及建筑材料、工程安装等价格上涨是支持地产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房企新建意愿不强,新开工面积同比两位数下行,土地市场热度未起,土地成交价款降幅虽有所收窄、流拍率有所改善,但土地购置面积为2000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到位开发资金规模同比降幅扩大至-19.6%。与此同时,购房者观望情绪转向仍需时间,虽然百城住宅价格指数环比向好,但居民中长期贷款增速仍无改善,购房者对房企交付信心不足,期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速降至-18.4%的历史相对低点,住宅待售面积同比增速仍位于14.2%的相对高位,企业库存压力较大。

  内外部环境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上升,国内结构性矛盾正逐步对总量形成影响

  从外部环境来看,俄乌冲突冲击全球产业链,全球市场多种情绪交织,“胀”的持续将逐步催生“滞”的风险。自今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外部形势更加复杂多变,不确定性上升,主要能源和粮食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攀升。随着俄乌冲突局势陷入胶着,全球避险情绪和大宗商品投机情绪上升,放大了全球大宗商品的供需矛盾并带来流动性恐慌,多方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欧美通胀连创历史新高,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当局加快流动性收紧进程,通胀的居高不下叠加流动性收紧,全球产业链疫后修复陷入能源成本高企、全球芯片短缺、国际运力不足和流动性紧张的局面,全球产业链面临冲击。

  从内部环境来看,疫情防控带来的区域性封锁和房地产行业拐点的到来是国内市场预期偏弱的主要原因。首先,一季度数据显示消费和服务业增速下滑的同时伴随着失业率的上升,主要原因在于疫情反复并伴随国内发达经济地区的区域性封控对消费和服务业的增长形成压制,我国就业结构中第三产业的就业占比最高,2021年达到47.7%,服务业开工率不足导致服务业失业人口上升,必然拉低全社会就业水平并伴随居民整体收入下降,从而强化了居民的悲观预期。其次,去年我国对房地产行业进行了深度改革,今年虽然各地房产政策边际放松但“房住不炒”总基调不变,在全球流动性收紧的大环境下,地产行业尾部风险上升降低了银行对地产行业信贷意愿。在投资端土地供给和资金端支持不足的情况下,销售端居民投资信心也明显疲弱,疫情形势的不确定性和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大,居民对未来收入增长缺乏信心,购房意愿下降,供需两端预期双双走弱导致企业部门和家庭部门长期信贷意愿下降。

  综合内外部环境变化,今年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重压力”面临新的挑战。供给冲击呈现新的结构性变化,不可控因素上升。从3月工业生产数据可以看出,3月工业增加值增速和出口交货值均出现明显回落,其中工业增加值的细分项中上游采矿业累计增速同比上涨但中游制造业同比累计增速却有明显下滑。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双碳政策做了新的部署,由“能耗双控”转为“碳排放双控”,国内上游高碳产业生产和限电约束已基本解除,在限产放松情况下,工业产出的结构性变化说明今年我国的供给冲击已不再来自上游限产因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企带来的输入性通胀正在增加我国中游制造业成本压力。同时,地缘政治冲突导致外部市场工业生产开工率不足,通胀高企和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宽松退出也抑制其工业和消费需求,我国作为全球产业链的中上游也将面临外需回落风险,而国内疫情的不确定性和区域封控阻断了国内消费需求的复苏并使经济增长信心转弱,使得内需无法有效承接外需的回落。由此可见,今年我国面临的供给冲击主要来自结构性通胀和内外需同步回落的叠加效应,内外需同步收缩开始对经济总量形成冲击,供给冲击与需求回落相互作用放大市场悲观预期,减弱了宏观政策效果,给宏观调控增加了难度。

  展望二季度,财政支出将提速,基建投资和民生保障领域支持力度将加大;货币政策将更注重结构性调整,对绿色技改和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形成保障

  二季度财政支出将提速,基建投资和民生保障领域支持力度将加大。专项债发行方面,一季度我国专项债在前置发力拉动下,累计发行1.25万亿元,占提前下达额度的86%。3月29日国常会要求去年下达的专项债额度要在今年5月底前发行完毕,预计二季度新增专项债发行节奏将进一步加快,叠加一季度剩余新增额度,预计5月或将是发行高峰。资金拨付方面,截止3月末,财政部累计向项目拨付的资金总量仅占新增专项债的68%,4月12日财政部负责人在国办吹风会上表示,2021年发行的专项债原则上要在今年5月底前拨付完毕,预计二季度可用专项债资金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为二季度财政发力提供基础。从资金投向上看,交通基础设施、水利、生态环保等领域仍是重要投资方向。二季度财政政策还将加大对民生和消费领域的支持力度,一方面助企纾困,稳定就业岗位,将减税降费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针对保市场主体、消费品保供稳价、创新消费业态模式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政策要求,预计后期还会有相关配套细则加速出台,财政支出将与消费政策配合,扩大重点领域消费、释放农村消费潜力并结合金融支持促进消费升级,以有效缓解疫情影响下的消费低迷。

  二季度货币政策将持续推动降低综合融资成本,并维持物价和金融市场稳定。从“量”上看,目前市场流动性较为合理充裕,预计二季度央行将通过增量续做MLF、使用再贷款和其他专项贷款支持工具、银行资本补充等货币工具维稳货币环境总量;从“价”上看,近期央行小幅降准和维持LPR不变的货币操作上可看出,短期再降准降息必要性不强。随着5月美联储加息缩表临近,近期中美利差倒挂、汇市波动加大等对货币政策利率进一步宽松形成一定掣肘。但受疫情及外部冲击因素加大等影响,央行仍将推动引导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移,未来LPR等市场利率仍有下调空间。从支持方向上来看,当前我国货币政策首要目标是稳价格和稳就业,预计货币政策将更加精准直达、注重结构性调整,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碳减排、煤炭清洁利用、普惠养老、科技创新、交通运输物流和创业担保等领域将获得支持,同时将继续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普惠金融支持力度维护就业稳定,政策也将引导金融机构对地方融资平台和地产行业提供合理融资保障,在控制和防范信用风险的同时,对稳定市场预期起到积极作用。

  总体来看,二季度新一轮政策组合拳开启,经济增长中基建投资仍将发挥主要拉动作用,制造业投资将在绿色技改和高技术制造投资拉动下保持稳定增长。房地产前期政策的累加效应和二季度流动性进一步支持下有望进一步企稳,对二季度的经济拖累或将减弱,但投资预期的改善还需要时间。外部市场“滞”的风险加大将使我国出口承压,但稳外贸政策为出口企业形成支持。消费或将逐渐步入增长发力期,但受疫情影响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一季度我国经济开局平稳,政策联动配合、前置发力效果明显,基建投资带动效应显著,外贸出口保持较强韧性。但3月份以后受疫情扰动和外部环境突变的影响,我国经济高景气被迫中断,国内结构性矛盾突出并正在逐步对总量形成影响。二季度我国经济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疫情持续反复使全年增速目标的实现存在一定压力,新一轮促消费、稳就业、保民生等政策组合已陆续出台,积极的财政政策仍将靠前发力、注重提升效能,货币政策也将发挥好总量和结构的双重功能,推动综合融资成本持续降低。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网)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