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重在提振信贷需求 专家预计金融机构或将积极推动活跃个人消费
近期,多部门陆续发声要求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等政策靠前安排和加快节奏。结合一季度经济数据,各金融机构也正以务实举措和担当作为,推动二季度经济取得实效。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公布的今年一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账本”显示,2022年一季度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01.01万亿元,同比增长11.4%;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8.34万亿元,同比多增6636亿元。
“一季度数据体现出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继续加大,重点支持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最终呈现出‘量升价降,结构优化’特点。”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具体来看,企业和个人贷款利率普遍回落,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处于较低水平;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是提振宏观经济的重要抓手,投向这一领域的贷款保持快速增长;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目前面临较大压力,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保持较快增速,有力支持了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纾困帮扶,稳住市场主体;绿色贷款、科创贷款也有较好表现。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重点投放领域方面,特别是普惠金融、绿色贷款和涉农贷款,无论是增速还是贷款额都保持了较快增长,这有助于进一步发挥好金融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
不过,温彬提到,从贷款结构上来看,还存在一些现实问题:一季度企业的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余额同比增长2.28万亿元,而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5144亿元,这反映出当前的企业有效信贷需求不足。
信贷作为社会融资的重要渠道,其投放的规模与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至关重要。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二季度以来截至目前,至少已有15家上市银行接待包括基金、券商、险资等在内的多类机构调研,累计调研次数达36次,其中信贷投放相关问题颇受关注。
近段时间江浙沪疫情对部分行业产生一定影响,对此,江阴银行表示,该行一方面主动加强风险排查,强化风险监测,及时发现、化解风险隐患,防止新增业务领域风险。另一方面,严格执行贷款风险分类双60标准,充分暴露风险,做实信贷资产质量。
张家港行在接待机构调研时则表示,该行普惠金融条线受疫情有一定的影响,由于部分地区采取防疫封控政策,信贷需求有所下降,在贷款投放策略上,疫情期间主要以防守为主,二季度主要集中精力做以下工作:加大对存量客户的走访力度;强化技能培训,提升客户经理综合能力;进一步优化信贷投放结构。随着后续疫情稳定,复工复产和信贷需求的修复,为后续贷款投放做好准备。此外,今年的信贷投放基调还是向“两小部门”倾斜。
南京银行此前在一季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贷款方面,该行全年计划投放1500亿元左右,一季度已经完成了800多亿元。下面三个季度主要是调结构,在小微企业贷款和零售贷款发力。同时,绿色金融、科技金融、乡村振兴以及票据、普惠等都会同时发力,相信今年贷款投放1500亿元肯定能完成,而且有可能会超过这个数字。
明明表示,4月份以来,政策层面已先后推出4400亿元再贷款工具,投向包括科技创新、交通物流领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以及普惠养老领域,据此预计接下来将对于重要民生和疫情恢复领域提供充足保障,同时继续通过信贷投放引导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考虑到一季度住户贷款表现不佳,未来金融机构或将积极推动活跃个人消费,发挥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作用。
“下阶段还是要稳增长,稳物价,稳就业,确保经济增长运行在一个合理区间。”温彬认为,从货币政策和信贷支持的角度来看,会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在重点行业领域和薄弱环节,会进一步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支持,优化信贷结构。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