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年内七地启动律所IPO项目现场检查 常态化监管促行业生态发生积极变化

  今年以来,证监系统加大对IPO项目现场检查力度,律师事务所成为重点抽查对象。记者据各地证监局官网信息梳理发现,截至5月9日,年内七地证监局启动对辖区内律师事务所从事IPO证券法律业务项目的现场抽查工作,涉及12家律师事务所的17个IPO项目。

  “一直以来,监管部门颇为重视律师事务所在企业IPO上市、并购重组等证券业务的执业质量。特别是近三年来,随着科创板、创业板先后实施注册制,监管部门加大了监管力度,既加强了随机抽查、定向检查的频率,也增加了检查数量。”北京海润天睿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深圳分所主任唐申秋律师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现场检查促律所勤勉尽责

  对于从事证券法律业务的律师事务所来说,IPO项目一向是“重头戏”。

  “监管部门持续加大律师事务所现场检查力度,将更好地规范律师事务所履行勤勉尽责义务,规范律师事务所恪守执业道德和执业纪律。”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高培杰律师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唐申秋表示,律师事务所是证券和资本市场业务的重要参与主体。考虑到律师执业严谨性特点,加大对律师事务所的监管力度,对于提升证券市场项目特别是IPO项目的质量,有积极推动作用。

  从被抽查的12家律师事务所来看,国浩、中伦等知名律师事务所出现频率较高。具体来看,国浩律师事务所的3个IPO项目被抽查,中伦等3家律师事务所均有2个IPO项目被抽查。

  从所抽查的17个IPO项目来看,16个于2021年至2022年上市,普遍登陆科创板或创业板,另外1个项目发行人曾主动终止科创板IPO,现转向主板IPO。

  “从这两年现场检查数据来看,最终撤回申请终止审查的企业不在少数,问题在于部分律师事务所未能严格履行尽职调查程序,出具的法律文书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等现象。”高培杰表示。

  严监管下,仍有个别律师事务所铤而走险,出具虚假记载报告,助长了企业欺诈发行严重违法行为。2022年4月1日,证监会公布的2021年证监稽查20起典型违法案例中,含蓝山科技欺诈发行的典型案件。这起案件中,北京市天元律师事务所为蓝山科技提供相关证券服务,未按业务规则审慎核查,出具的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高培杰认为,作为拟发行人的中介机构,律师事务所与拟发行人之间存在聘用关系,律师事务所在竞聘后,针对拟发行人的不规范行为,部分律师事务所为了帮助拟发行人过会,有可能存在未能客观独立、勤勉尽责等现象。

  行业生态发生积极变化

  监管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坚持“一案双查”,依法从严从快从重查处证券欺诈、造假背后的中介机构不勤勉尽责等违法行为。在市场多方共同推动下,律所执业质量及行业生态正产生积极变化。

  2022年1月14日,证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证监会查处中介机构违法案件80起,涉及24家会计师事务所、8家证券公司、7家资产评估机构、3家律师事务所、1家资信评级机构,涵盖股票发行、年报审计、资产收购、重大资产重组等重点领域。其中,证监会也指出了中介机构存在的问题:职业判断不合理,形成的专业意见背离执业基本准则。有的律师事务所在审查合同效力时,未履行特别注意义务,未发现公司无权处分资产等情况。

  业内专家认为,律师事务所归位尽责对于提高资本市场信披质量、防范证券违法行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律所执业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唐申秋对记者表示,一方面,注册制对律师事务所、项目组成员的业务水平要求更高;另一方面,市场上已经出现因律师未勤勉尽责而导致巨额的诉讼赔偿现象,倒逼律师事务所及签字律师提高执业水平。

  高培杰表示,近年来,随着证监会将对律师事务所从事证券法律业务实行常态化、全覆盖的现场检查监管,律师事务所执业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律师在从事证券法律服务过程中,需要恪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确保出具的法律文件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做到勤勉尽责的执业要求。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