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大船出坞!上海船企“乘风破浪” 加快复工复产

  一艘20.9万吨双燃料散货船“诺瓦特拉山”轮交付离厂,21万吨散货船和11.9万吨双燃料成品油轮双双出坞……

  5月23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下称“外高桥造船”)在启动复工复产整一周后,单日完成3大生产节点。

  同在5月23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另一家船厂——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沪东中华”)也迎来关键节点。该厂建造的中国第一艘24000TEU(标准箱)超大型集装箱船驶离长兴岛码头,这标志着中国人自主设计、建造的全球最大装箱量集装箱船开始海试。

  5月23日,中国第一艘24000TEU超大型集装箱船驶离沪东中华长兴岛码头,开始海试

  上述进展可见,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造船业复工复产也重新回到“快车道”。

  一船出坞两船交付

  上海证券报记者获悉,此次交付的“诺瓦特拉山”轮是由外高桥造船自主研发设计的新一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双燃料动力船型,是今年初公司交付新加坡EPS船东的全球首艘纽卡斯尔型双燃料散货船“碧玺山”轮的姊妹船。

  20.9万吨双燃料散货船“诺瓦特拉山”轮交付离开外高桥船厂

  该船型长299.50米,型宽50米,型深25.20米,设计吃水18.40米,设计吃水航速14节,入级美国船级社。采用液化天然气(LNG)燃料和传统燃料油驱动,共配置两个C型LNG燃料罐,燃气续航力达到20000海里,可一次性满足完成中国至澳大利亚航线两个来回或者中国至巴西航线一个来回。

  记者采访获悉,“诺瓦特拉山”轮本应在3月底试航,却因疫情防控形势严峻而推迟,但项目组没有放弃,动员相关人员一直驻厂驻船留守待命。5月4日,在中国船舶集团公司的积极协调和浦东新区科经委、高东镇政府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经浦东新区政府批准,在充分做好防疫工作基础上,该船第一时间开启试航。

  这是该船型首次燃油、燃气二合一试航,得益于前期的充分准备及船东、船检和相关服务商的大力支持,试航较计划提前一天完成,极大消解了疫情封控带来的被动局面,有力确保船舶按期高品质交付。

  同日出坞的两艘船分别是外高桥造船分别为日本三德建造的21万吨纽卡斯尔型散货船H1530和为交银租赁建造的11.9万吨阿芙拉型双燃料成品油轮H1537,出坞状态较系列首制船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两船顺利出坞的背后也有一段插曲,也是因为疫情影响,原先为外高桥造船提供船舶出坞及半船起浮协作服务的专业船务公司此次无法到厂开展作业。外高桥造船只能立足自身力量,成立由公司领导组成的出坞专项工作组,通过全面研究出坞难点要点、系统排查风险隐患、沙盘模拟出坞全流程、开展多轮次安全大检查及现场实操演练等方式,远程联同协作单位专家不断修改完善专项出坞/移位方案、应急预案和防疫措施,终于在出坞当日自主、安全、有序、准时地完成了两艘整船出坞及两艘半船移位等一系列作业,为后续船厂自主出坞作业积累了宝贵经验。

  据了解,本周内外高桥造船还将完成2艘7000TEU集装箱船、1艘11.4万吨阿芙拉型成品油轮开工,2艘19万吨好望角型散货船下坞共计5个生产大节点,企业复工复产将进入提速扩面阶段。

  我国第一艘

  2.4万超大型集装箱船开始海试

  同在5月23日下午,中国第一艘24000TEU超大型集装箱船驶离沪东中华长兴岛码头,这标志着中国人自主设计、建造的全球最大装箱量集装箱船开始海试,向着交船目标迈出了极为重要的一步。

  沪东中华相关负责人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自4月25日复工复产以来,沪东中华接单很忙,共承接了12艘17.4万立方米LNG运输船订单;生产也忙,完成了5型7船生产大节点,成为上海船舶制造业复工复产最大的亮点,极大地提振了船舶市场的信心。

  今天试航的24000TEU超大型集装箱船首制船由沪东中华自主设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总长399.99米,宽61.5米,货舱深度达到33.2米,甲板面积达到惊人的24000平方米,相当于3.5个标准足球场,比目前世界最大航母还要长60多米。可承载24万吨货物,能够一次装下24000多只标准集装箱,最大堆箱层数达25层相当于22楼的高度,是名副其实的海上“巨无霸”。该船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超大型箱船运营成本相对较低,2021年以来,市场订单火爆。当前,沪东中华手持24000TEU级集装箱船9艘,这些“巨无霸”交付后,将壮大船东超大型集装箱船的运营规模,实现规模经济,降低成本负担,提高市场竞争力。

  据了解,目前,沪东中华长兴造船基地返岗率达70%,安全生产、物资运输、后勤保障等全面落实,按下生产“加速键”,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