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没有恐慌的银行危机

原标题:没有恐慌的银行危机

目录

1 导读

2 数据

3 银行股本下跌与未来宏观经济动态

4 没有恐慌的银行危机

5 银行股本崩盘、恐慌和其他指标的相对时间

6 被遗忘的危机和 BVX 危机清单

7 结论

Matthew Baron, Emil Verner, Wei Xiong Banking Crises Without Panics.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 Volume 136, Issue 1, February 2021, Pages 51-113,

01.

导读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人们对理解银行业危机的原因和后果重新产生了兴趣。银行危机为何发生?恐慌可能是我们想到的第一个答案。这一理论被称为恐慌论:即经典的由Diamond和Dybvig(1983)发展起来的银行挤兑理论。银行储户集体取现或影子银行系统突然无法货币市场融资,导致银行流动性迅速枯竭引发破产。但还有一些研究强调了银行股本紧缩对银行危机的影响。根据这些研究,损害银行股本的不利冲击可能会限制银行为经济融资的能力,通过银行股本紧缩压低产出。

本文通过回顾46个经济体1870年以来的银行股本与经济数据,发现即使在没有恐慌的情况下,银行股本的大幅下跌也与大量信贷紧缩和产出缺口有关。尽管恐慌是一种重要的放大机制,但本文研究结果表明,银行业危机产生严重的经济后果并不需要恐慌。此外,恐慌往往先于银行股本的大幅下跌,这表明恐慌是银行早些时候亏损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02.

数据

作者构建了一个新的银行股本回报数据集以及银行业恐慌的叙述性信息集。文章所涉及变量主要包括:银行和非金融股本的实际总回报(bank and nonfinancial equity real total returns); 银行和非金融信贷利差(bank and nonfinancial credit spreads); 宏观经济变量; 基于叙事的银行危机年表(narrative-based banking crisis chronologies)。所有变量均为年度变量(指出为每月变量的变量除外),并且在1870年至2016年期间,在46个国家/地区中形成了一个不平衡的国家/地区面板数据。

展开全文

• 银行和非金融股本的实际总回报

该数据包括银行股本价格和分红数据,这些数据来自耶鲁国际金融中心、纽约《投资者月报》、证券交易所数据(1800–1871)和圣彼得堡证券交易所(1865–1917)、各个国家的研究和统计年鉴、穆迪的《银行与金融手册》和哈佛商业图书馆的“历史收藏”中可访问的银行的个别财务报表等数据库或记录。

• 银行和非金融信贷利差数据

作者围绕每个危机事件在三年窗口中构建了以下四个变量的月度序列:银行股本指数收益率,非金融股本指数收益率、银行信贷息差和非金融企业信贷息差。

• 宏观经济变量

为了构建实际的GDP增长,文章从Maddison数据库,Jordà-Schularick-Taylor宏观历史数据库,全球金融数据以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获取有关名义或实际GDP和CPI的每个国家的年度数据。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