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走进无人农场 看不一样的“云”午收

  无人收割机、无人打捆机、无人旋耕机、无人播种机……5月27日,谯城区无人农场,全省“三夏”农机化技术培训暨小麦机收减损大比武活动正在举行,满满的科技感,让前来参加活动的农户、种粮大户大开眼界。

  农业插上科技翅膀

  在这个位于谯城区赵桥乡的安徽省首个无人农场,记者看到麦浪滚滚,金黄的麦田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

  当天早上的活动现场,最亮眼的“明星”莫过于两台无人收割机。直行、转弯、倒车、掉头……两台“大铁牛”灵活地扭动着身姿,所过之处,颗粒归仓。“驾驶舱里没有人,这个看起来太厉害了!”在场观众惊讶地说。

  两台无人收割机分别来自潍柴雷沃和中联重科,行走速度快、收割效率高、脱粒效果好,受到观众一致称赞,被称为“收割神器”。中联重科技术人员介绍,相对于传统收割机,无人驾驶收割机具有智能化程度高、工作模式灵活多样、行驶路径直、轨迹偏差小等优点。

  在无人农场,越来越多的收割机正在朝着无人化方向迈进。“利用北斗定位和导航系统,配合收割机上安装的软件系统,就可以实现无人驾驶收割。”无人农场场主焦瑞自豪地说,一台无人驾驶收割机一小时可以收割5亩左右的小麦。

  据焦瑞介绍,无人农场采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技术,通过对农场设施、装备等远程控制,或智能装备与机器人的自主决策、自主作业完成所有生产管理任务,是一种全天候、全过程、全空间的无人化生产作业模式。

  减损减耗就是增产

  “不看谁收的多、收的快,就看谁损失的少,这还是第一次遇到!”在全省小麦机收减损大比武活动中,裁判长彭志新刚刚宣读完机收减损大比武获胜规则,便引发机手们的热议。

  比赛正式开始前,省农业农村厅农机专家向参赛机手们介绍了机收减损技巧,根据小麦地块和品种的特性、成熟程度,提前调试好机具滚筒转速、留茬高度等参数,作业时不能只求快,要保持匀速前进,同时控制好割幅,这样才能最大程度降低损失率。

  9点20分许,随着裁判员一声令下,8位机手发动收割机,轰隆隆驶入麦田作业,在麦田里来回穿梭,同台竞技。很快,收割机便掉头返回。裁判员们携带着2.2米长、0.5米宽的木框,分头行动,将木框卡在刚收割完的地上,再把框内的麦粒全部收集起来,称重。

  “8位机手的综合损失率在1.1%左右,其中1号选手孙现海和4号选手李万锋综合损失率为0.8%,获得本次比赛冠军!”彭志新宣布。

  手捧着获奖证书,李万锋激动地说,过去收麦都是比最短时间谁收的多,现在比的是谁损失的更少,这样的比赛规则更科学也更符合实际。

  机收减损的意义何在呢?谯城区农业农村局农业机械中心一级主任科员介绍,谯城区今年种植小麦147万亩,预计亩产526公斤,机收减损每下降1%,就能多收1546万斤粮食,因此减损就是增产。

  科技农业未来已来

  无人农场,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作业效率,还引领着未来智慧农业发展新方向。

  焦瑞说,收完麦子种玉米,同样可以使用无人驾驶机械播种,种植精度能大幅提升。利用无人机械播种,从地这头到那头笔直笔直的,基本不会有误差。而人工驾驶机械往往会跑偏,有几十公分的误差,“玉米趟子横平竖直,后期的管理和收割就方便,增产增效”。

  除了无人收割机、无人播种机,记者在大比武活动现场看到,还有无人打捆机、无人旋耕机、无人打药机……琳琅满目的“无人”农机产品,把整个活动变成了农机“展销会”,前来参加活动的农户、种粮大户流连忘返,每到一处都仔细打听,详细询问机械的性能和优点。

  在一台播种机前,厂家技术员讲得仔细,观众们听得认真。“这不是普通的播种机,而是一台复合种植播种机,专门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研发的。”技术员说,通过调整机械参数,可以实现大豆玉米多种组合播种。

  “今年,安徽省承担了60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胡刚介绍,要完成这个目标,机具保障是关键,我省已将11种适需急用的带状复合种植农机装备纳入购置补贴范围,帮助生产主体与生产厂家及时对接,推动种植模式真正落实到田。

  今年,安徽省提出了农业“两强一增”,其中就有“机械强农”,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从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随着无人机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农业现代化将插上科技的翅膀,种粮农民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焦瑞信心满满地说。

(文章来源:亳州晚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