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上证时评:向儿童伸手作恶 当严惩!

  关爱儿童,就是守护未来。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正逢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一周年。全国多地市场监管局高度重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依法严惩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违法行为,发布2022年面向未成年人无底线营销等“铁拳”执法行动典型案例,提醒儿童用品消费风险。

  今年以来,一些超保质期、三无食品和劣质儿童玩具等面向儿童“无底线营销”,引发社会高度关注。这些不合格产品,往往要么以“以次充好”进行销售,要么标签标识不规范,缺少“”适用年龄“”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等关键信息。

  在一些电商平台上,某些商家特意抓住家长对早教的重视心理进行销售,但对部分早教用品的使用安全风险等问题“视而不见”。需要明确的是,无底线的营销和炒作绝不是什么“生意经”,拿公众痛点当卖点,性质恶劣必须严查严打。

  与此同时,也有“黑手”伸向了儿童的心理健康。儿童心智尚未成熟,一些儿童读物中出现人物露骨的插图和文字等,画面令人瞠目结舌,这不只关系审美培育,更关乎儿童的价值养成,必须严肃追责问责绝不姑息。

  我国未成年网民数量持续增长,“触网”逐渐走向低龄化。在更隐秘暗处,儿童暴力活动若隐若现,仍有人利用网络工具以照片、录像、电影或其他表达方式打儿童“软暴力”的擦边球,来谋取不法利益,必须加大对不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种种针对儿童无底线营销行为和在暗处涌动的“黑手”,早已突破了道德的底线,甚至触碰了法律的红线,必须及时得到严惩。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增设网络保护,对未成年人网络信息保护、网络沉迷防治等作出全面规范。

  扼杀伸向孩子的“黑手”,需要监护人提高风险意识。儿童健康事关家庭幸福,家长应当从正规渠道购买儿童用品,注重产品的质量安全标识和风险提示信息,评估产品的质量与价格匹配程度,尽力把不合格产品拦在家门之外,一旦发现购买的产品不符合质量标准或存在安全隐患,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人人出力,为儿童健康撑起一把保护伞。

  扼杀伸向孩子的“黑手”,需要企业和平台承担责任。企业只有从提高竞争力的角度出发狠抓产品质量,更好保护消费者权益,才能更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平台亦有义务加强对网售儿童用品的日常监管,从提高售卖准入门槛、严守质量关口、畅通投诉渠道、明确追责渠道和责任承担等入手,有效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扼杀伸向孩子的“黑手”,需要凝聚众智集聚众力。市场监管部门、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应各司其职,督促企业绷紧质量安全这根弦,优化制度环境、提升治理水平,从根本上保障儿童用品的质量安全,如进一步完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从制定完善认证标准到加强产品抽查检测,从落实产品召回到严把进口产品质量关。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守护少年儿童身心健康,需要加强治理、久久为功,只有全社会高度重视,凝聚各方合力、付诸坚实行动,才能切实保障儿童安全成长、健康成长和幸福成长!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