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五部门全面发力稳经济 推进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实落细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 付朝欢见习记者 | 陈荟词

  5月31日中午,国务院对外发布《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以下简称“一揽子政策措施”),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

  仅仅几小时后,一场新闻发布会在月坛南街38号院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发布会邀请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交通运输部副部长赵冲久、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等5部门负责人,就各自部门落实一揽子政策措施的情况进行介绍,可谓“含金量”满满。

  盘活存量是方式方法

  扩大有效投资才是目的

  “当前形势下,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具有重要意义。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报请国办出台了《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赵辰昕表示,盘活存量是方式方法,扩大有效投资才是工作目的。由此,需要关注三个方面:一是要牢牢把握投资方向。地方政府或国有企业对盘活存量资产的回收资金,要确保主要用于重点领域项目建设。二是要加快项目前期工作。促进项目落地实施,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三是要加强配套资金支持。在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资金时,对回收资金投入的新项目,可在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支持。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也可按规定对新项目予以支持。同时,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提供配套融资支持。

  赵辰昕透露,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建立完善工作机制,明确任务分工,加强信息沟通和政策衔接,协调解决共性问题,切实抓好盘活存量资产、回收资金用于新项目建设等各项工作,为扩大有效投资、稳定经济增长作出新的积极贡献。

  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是投资的重要领域。赵冲久介绍了交通部的最新部署——交通部刚印发了《关于扎实推动“十四五”规划交通运输重大工程项目实施的工作方案》,其中提出了11项交通运输重大工程包,包括高速公路大通道联通工程、沿边沿海出疆入藏公路通道工程、“四好农村路”等方面。在此基础上,交通部还结合项目建设时序安排,提出了16个投资规模大、社会影响大、技术难度大的项目,作为“十四五”第一批加快建设交通强国重点项目,予以重点推进。

  在工信部的工作安排中,扩大投资也占据着重要位置。徐晓兰介绍,工信部将加快实施制造业“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和项目、重点领域节能降碳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引导基础电信企业适度超前部署5G基站、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重大外资项目落地实施。

  “组合拳”助企纾困解难

  “3+3”框架稳外贸稳外资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发展,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形成从政策到服务的‘组合拳’。”徐晓兰表示,政策方面,今年以来,国家层面出台各类政策举措20余个,从实施组合式税收优惠、缓缴养老等三项社保费、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等多个方面,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纾困帮扶力度。这些政策措施既是输血造血,更解“燃眉之急”。

  服务方面,工信部5月份在全国开展了以“纾困解难,助力发展”为主题的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此外,还开展了“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等。“同时,工信部坚持纾困与培优相结合,本周将印发《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徐晓兰说。

  “缓缴社保费政策是助企纾困的重要举措。”李忠介绍说,此次发布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提出扩大缓缴范围,即在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5个特困行业实施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到受疫情严重冲击、行业内大面积出现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其他特困行业。这些政策通过条块结合方式,可以更好更精准地支持困难企业。

  盛秋平指出,3月份以来,受外需增长放缓、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稳外贸压力增加,稳外资也面临诸多挑战。此次一揽子政策措施对稳外贸稳外资提出明确要求,商务部对标对表,迅速构建了“3+3”落实框架。

  第一个“3”是已开展的三方面工作:一是出政策。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意见》,明确了加强外贸企业生产经营保障、推动跨境电商加快发展提质增效等13项政策,为外贸企业纾困,为外贸发展“减压”。二是建机制。聚焦重点外资企业和项目,建立了四项机制,分别是一对一“直通车”联系机制、疫情动态快速响应机制、外国商协会常态化交流机制、外籍人士语言服务机制。三是优服务。商务部指导涉疫省市,确定重点外贸外资企业名录和相关物流企业、人员名录,对生产、物流、用工予以重点保障;积极推动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作用,为外贸企业防风险、抓订单、保市场提供有力保障;支持企业提升汇率风险管理能力,促进外贸企业稳健经营。

  第二个“3”是下一步重点抓好的三方面工作:一是着力落实好已出台政策。特别是要向中小微外贸企业适当倾斜。二是着力推动出台新配套措施。商务部将加快修订《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进一步扩大鼓励范围。三是着力稳定外贸外资企业预期。商务部将指导各地方加快完善重点外贸企业服务保障制度,加大对外贸货物物流运输畅通的工作力度,帮助企业用好RCEP等自贸协定优惠政策。

  加大稳岗支持力度

  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有底气

  李忠介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失业保险减负稳岗扩就业的作用,出台了一系列阶段性、组合式失业保险稳岗位、提技能、防失业政策措施。此次一揽子政策措施更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作出了新部署,提出了新要求,其主要体现在三个“更”字上:一是稳岗返还标准更高。在前期将中小微企业稳岗返还比例由60%提至90%的基础上,此次将大型企业返还比例由30%提高至50%。二是留工补助范围更广。拓宽一次性留工补助受益范围,由出现中高风险地区的中小微企业扩大至该地区的大型企业,同时,各省根据疫情影响程度和基金结余情况,还可扩大到未出现中高风险疫情地区的5个特困行业企业。三是支持扩岗举措更新。在实施稳岗返还、一次性留工补助等激励企业不裁员、少裁员政策的基础上,新增一项激励企业吸纳大学生就业的扩岗政策。

  李忠表示,前期出台的失业保险稳岗和留工补助政策已逐步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资金已经直达企业。这次出台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人社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大分类指导和工作督促力度,最大限度发挥政策效力,推动政策红利更快速、更充分释放。

  “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关系到群众基本生活。”赵辰昕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历来高度重视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近一段时间,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及时采取了加强监测预测预警、稳定生产供应、增强储备能力等一系列措施,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

  赵辰昕指出,我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如粮食生产实现“多年连丰”,库存充裕;生猪产能处于较好水平,牛羊禽肉产量保持稳定,在田蔬菜面积同比增加,供给能力充足。此外,经过近几年应对疫情的实践,各地应急保供稳价能力持续增强,工作体系不断完善……“我们有能力、有底气、有条件做好复杂形势下的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

  工业经济企稳回升有信心

  民生和经济发展用能需求有保障

  “工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和增长引擎,产业链供应链是经济的筋骨血脉。”徐晓兰介绍,前期面对突发疫情,工信部立即建立防疫医疗物资、居民生活必需物资、农业生产重要物资、战略性产业关键物资四大领域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企业“白名单”制度并实行动态调整,同时采取搭建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协调平台、聚焦长三角等重点区域、推动关键节点企业复工复产等措施,以点带链促进产业链畅通,以链带面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徐晓兰表示,下一步,工信部还将采取点对点、一对一、短平快等方式,帮助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龙头企业和关键节点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确保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区域稳定生产、增产扩产。“近期将加大工作力度,推动政策靠前发力、精准加力,6月底前要形成实效。工信部有信心、有决心、有恒心,全力以赴推动工业经济企稳回升。”

  能源对于经济发展意义重大。赵辰昕指出,今年以来,受乌克兰冲突等外部因素影响,能源外部压力有所增加。“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部际协调机制各成员单位,立足我国国情,加强统筹协调,截至目前,全国能源供应平稳有序。”

  从电力看,截至4月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4.1亿千瓦,迎峰度夏之前还会继续增加,总量有望增加到24.5亿千瓦。从油气看,目前我国主要油气企业成品油库存保持高位运行,天然气管存、罐存均处在高位水平,能够有效保障需求。

  “总的来讲,随着各项能源保供增供措施逐步落实,能源供给能力将持续提升,能够有效保障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用能需求。”赵辰昕指出,我国用电用气价格总体平稳,和一些国家能源供应紧张、价格大幅上涨、甚至频频停电形成鲜明对比,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