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CMF:要以坚决态度提振中小企业信心 稳就业保民生

  6月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和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49期)在线举办。本次研讨会围绕“疫情冲击背景下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和救助”主题,毛振华、刘元春、朱玉、许召元、温彬等多位知名专家共同研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孙文凯代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发布主报告。

  孙文凯在报告中指出,全国各省响应国务院33条号召出台的相关政策在六月初取得一定成效,三重压力仍在持续对中小企业产生影响。

  报告认为,三重压力带来的挑战可被归结为四个方面。一是疫情对中小企业影响显著,导致需求下降、成本上升、防疫支出、物流中断等问题反复出现。二是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不断走高。三是不对称复苏下出口向产业结构相似的东南亚国家转移,我国的出口相对增速下行。四是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三条红线去杠杆政策下,房地产总投资累计增长及商品房销售增长下降迅速。

  报告指出,5月25日出台的国常会33条一定程度上倒逼解决了层层加码的问题,将稳经济提升到更重要的地位。

  报告认为,疫情下财政支出要加力扩面。目前出台政策以减税降费为主,直接补贴力度不足,且对企业的直接补贴较小,应税额度受到政策管制直接冲击。我国市场主体多,减税措施的覆盖面较小,有进项大于出项等其他条件限制,普惠性不够。要加大政府采购,通过发行专项债、划归国企利润、财政政策货币化等措施获得资金来源,扩大直接补贴比例。

  报告指出,复工复产阶段要以诱导性政策为主。我国当前正处在关键就业阶段,要对新增投资者进行补贴,扩大产能,发挥税的自动稳定功能,给予融资支持并恢复增长。要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流转资金,提速应收账款融资发展。

  报告强调,要以坚决的态度提振中小企业信心,加强政策协调。疫情防控的层层加码不利于企业经营信心,留抵退税和社保缓缴本质上具有延期缴纳的性质,无法真正大幅降低企业成本。要通过倒逼机制来解决层层加码问题,实现地方间政策的协调,统筹各行业跨区域协调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