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对话资管30人丨花旗中国蔡美智:外资坚持长期主义 中国市场“不可不配”

  随着全球投资者继续配置中国资产,或许需要搭建联通更多海外市场的渠道。整合互联互通渠道有助投资者更高效地了解、参与中国市场,进一步把海外资金“引进来”。

  中国的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正在不断加深。

  “15年前我在海外路演介绍国内市场时,有极少的海外投资人仍然觉得中国是老电影里拉着黄包车的形象,事实上那时候的中国已经很现代很开放了。” 花旗银行中国区证券服务业务主管蔡美智谈起自己过往在海外路演时的体会。

  “但是现在,很多外资机构对中国了如指掌,甚至不需要我再去介绍中国经济的基础统计数据,直接开始讲投资细节。”

  从1992年仅限国外投资者买卖B股的时候,花旗就进入了中国的证券托管市场,成为中国B股市场唯一美元清算银行及第一批B股托管银行。如今,花旗在华服务众多全球投资机构,见证了中国投资对外开放的发展历程。在此过程中,外资对中国的投资观点发生了怎样的转变?如何看待中国经济的短期波动?未来中国的金融开放还有哪些可能性?

  本期“对话资管30人”邀请到了资深银行高管花旗银行中国区证券服务业务主管蔡美智,分享她对中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最新观点。

  如何看待经济指标的短期波动

  《21世纪》:中美经济周期错位,利差倒挂,而中国的货币政策一直是“以我为主”,会给市场以及证券服务业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

  蔡美智:近期中美利差出现倒挂的情况,同时随着美国不断的加息计划,对各国的金融市场挑战是严峻的。然而,股市的投资不只是看利差,它只是一个因素。最主要的因素还是市场整体的表现是否足够吸引国外投资者进入。

  我们观察到,有部分头部的资管公司都在主张抄底。花旗的分析师最近也提到,中国股市估值相对美股等市场仍然偏低,对全球投资者仍然具备长期投资吸引力,下半年经济状况的好转有利于中国市场继续吸引国际资金流入。尽管近期挑战还是比较大,我们看到最近两周资金流动已经慢慢回稳了。中长期来看,会有更多资金回流。

  其次,目前很多量化基金也存在对冲的机会,加上证监会在2020年底开始接纳部分量化投资资管公司进入中国申请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资格,所以除了既有的QFII,这类新型客户可能还是会趁着当前股价相对较低的时候进场。

  以上种种因素都是对证券服务业的利好。所以总体来看我不是太担心。

  《21世纪》:对于国内二季度经济指标的波动,海外资本对中国市场的观点有什么变化?

  蔡美智:海外资本对中国市场的观点其实还是见仁见智的,与不同投资机构的投资策略、投资文化有关,每家都不一样。早期获得证监会准入许可并进入中国市场的QFII都是一些比较成熟的投资机构,他们更注重长期的投资效益,不会因为短期的波动大幅调整持仓。

  今年,我们看到有些券商类型的QFII不断增加持股,并且新的QFII数量也在持续增加中。所以整体来看,大家对中国市场依然持积极态度。很多外资资管公司不断申请新牌照,从WFOE(外商独资企业)到私募基金管理人,再到公募基金管理人,在中国的布局不断往前推进,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长期投资是大部分海外机构投资者的共性

  《21世纪》:外资对中国市场的投资风格是怎样的,中国投资者能否借鉴?

  蔡美智:我们服务的海外投资者客户种类众多,包括全球资管业、央行类、主权类、养老基金、商业银行、证券业的客户。不论是QFII或银行间债券市场(CIBM)的投资者,大多数都主张长期持有,投资风格变化很少。

  中外投资者的绩效评估模式不同。目前,国外的评估周期相对较长,国内比如公募基金,每天都会公布收益情况,进行排名。这造成了风格的差异。中国市场长期以来都以个人投资者为主体,他们的投资习性和机构投资者的投资习性没有可比性。

  我们留意到,这两三年基金的发行数量、规模都在快速增长,个人投资者渐渐信任长期绩效优良的基金经理人,机构投资人的比重快速增长,长期投资的理念已经在践行。通过投资基金进入机构投资人的范畴里面去,慢慢地长期投资理念就会深植到国内的投资行为里。

  《21世纪》:最近华尔街提倡“现金为王”,海外投资者有哪些投资策略的转变?

  蔡美智:部分机构看好“现金为王”策略最主要的原因是利率比较高,也就是存钱的利息比较高。但就中国市场而言,我没有看到像海外市场近期这么戏剧性的变化。某种程度上,这跟全球指数持续纳入人民币资产有关。

  比如说MSCI在2018年开始把A股纳入指数,且权重一直在增加,A股现在已经成为是一个不可不配的市场。同样的,全球各大债券指数近年一直纳入中国债券。因此,虽然短期内各大机构的托管规模随着股指下跌有所波动,这并不代表投资者退场。反之,我们看到在全球指数的加持之下,给到市场一定的支撑。

  期待在产品、牌照、投资比例上进一步开放

  《21世纪》:15年前你是如何向海外介绍中国市场的,跟现在比有什么变化?

  蔡美智:以前我在海外做一场路演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去说明中国各类的经济指标、交易量等,从总体经济讲到怎么通过QFII等渠道配置国内市场。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很多机构都已经在中国自己设点了。比如,上海、深圳前海就是开放的先行者,允许WFOE的设立。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越来越开放,很多的投资机构对中国的情况了如指掌。我现在去海外做路演,基本的经济指标及基础法规架构都可以省略了,直接进入主题,比如投资人对哪一类商品感兴趣,想知道可以通过怎样的投资通路进来,我可以直接开宗明义去讲细节,与之前是有很大的不同。

  《21世纪》:未来对于中国的金融开放还有哪些期待?

  蔡美智:第一,自2020年国内发布QFII新规、开放许多新产品以来,海外投资者一直期待执行细则出台,比如哪几类大宗商品交易可以对QFII开放、融资融券可否开放给所有的QFII,交易所债券回购几时开放等,还有期待申请流程及批复可以更电子化。

  第二,目前境外投资者持有单个公司A股或者境内挂牌股份的总和,不得超过该公司股份总数的30%。很多海外投资人,还有全球指数公司,长期以来都期望能把对上市公司的投资上限不断上调。

  第三,在中国,托管银行需要向不同的监管机构申请不同的资质或者是牌照以服务各类的客户。我们期盼牌照或许可以统一,比如说获得了某全牌照,并符合其所有规定后,就可以从事各种资产类的托管业务。这有助银行减少申请办理各种牌照的时间,更高效的服务并满足客户的诉求。

  第四,建议在股票市场互联互通方面,可以考虑更多的整合。目前,境内股票市场的对外开放更加多元,包括港股通、沪港通、ETF在内的互联互通方案越来越多,还有联通新加坡和日本市场的渠道。随着全球投资者继续配置中国资产,或许需要搭建联通更多海外市场的渠道。整合互联互通渠道有助投资者更高效地了解、参与中国市场,进一步把海外资金“引进来”。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