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2022 供应链的“6·18”

  当下,“6·18”正迎来第二波履约高峰。面对防疫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如何能将包裹顺利且安全地送到用户手中,成了渠道和商家心中的头等大事。而从深层来讲,则是社会外界对服务商供应链的期待转变了,后者稳定性、可信赖的能力特征在大促中更加凸显。

为发货未雨绸缪

  “为了应对疫情环境下可能出现的状况,我们在北京开了4个仓,上海开了3个,在广州开了2个,义乌现在也多了1个,主要是为了防止发不出去货,发出后顾客又收不到货的问题。”义乌亿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人詹宏磊坦言,目前物流成本大致上涨了10%左右,在之前达到了14%。

  多仓布局、就近入仓是当前部分商家在解决“6·18”履约顺畅的手段之一。“假如有一个仓出现断货或没有库存,我们会优先考虑就近的仓库进行实时入仓。”詹宏磊表示,就在大促期间,有一批紧急货物需要在6月18日当天售卖,因为部分原因入不了原来的仓,公司会立刻协调和调拨货物进入就近的仓库。

  资料显示,义乌亿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亿海”)主营厨具、围巾帽子等服饰,在京东开设了“康巴赫官方旗舰店”等店铺,并且与京东物流合作了近八年时间。

  眼下大促关头,能否顺利出库,用户能否收到商品成了詹宏磊最为关心的问题。由于客单成本偏高,若是用户购买体验欠佳,于亿海来说也会砸了口碑。选择京东物流,主要也是基于稳定可靠的一体化供应链,和前期合作的良好基础。

  据了解,去年时,亿海在某短视频平台的GMV达到了1500万,但许多快递企业因疫情无法发货,在这种情形下,京东物流依然能发出并做到送货上门,这让詹宏磊更为相信当初的选择。

  事实上不止亿海忧虑,根据每日经济新闻发布的一份《疫情对企业供应链物流服务的影响问卷调查:企业更看重供应链的稳定性》显示,超过五成的企业认为疫情对物流造成了较大或很大影响,经营成本上升、新接订单不足和仓储及物流配送不畅问题首当其冲。与此同时,超过45%的企业对物流商的物流时效性、运营稳定性、风险应对能力有了更高要求。

稳定供应链撑起烟火气

  因此,在整个“6·18”期间,从零售端到物流端,京东一直不断释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责任价值来顺应商家的需求变化。例如在5月31日前首次入商务仓的京东零售新商家,能享受周转天数低于90天免仓储费用的优惠,京东物流动产融资服务还将帮助商家解决因库存占用流动资金问题,即日起至2022年6月30日,新客可享受首贷7折优惠。

  而数字化价值供应链管理平台“京慧”能在“6·18”为合作商家提供网络优化、智能预测、智能补调以及智能执行等一体化供应链服务。据某消费品商家介绍,应用京慧产品后,现货率水平提升4.5个百分点,库存周转天数下降7天,自动化系统建议采纳率超85%,供应链运营人效提升30%以上。

  与此同时,京东也在为供应链解决方案持续注入数字动能。据了解,“6·18”期间京东利用RFID智能仓储新方案,将使大件仓内盘点效率提升10倍以上,复核效率提升5倍,仓库运营的整体效增长150%。

  顺畅、稳定且高效的供应链能力,为商家生意迅速回暖反弹撑起了强大信心。据了解,今年大促,亿海准备了10万的备货量,SKU达到了40个,销售额同比去年已经增长了近200%。

  保持乐观的不止亿海一家。京东预售期间,来自浙江、福建、广东、四川等产业带的近3000个服饰中小商家参与其中,其中福建莆田鞋靴产业带预售订单额同比增长超5倍。上海、山东、广东、福建等8大美妆产业带的商家们也不甘落后,广东美妆产业带预售订单额同比增长超5倍。

  显而易见,基于2022年初的一场疫情影响,供应链和物流安全稳定特征的重要性更为凸显出来。对此,京东零售CEO辛利军将这种变化总结为“供应链价值元年”,即供应链的重要性被社会、行业和消费者更广泛、更深入地认知,让基础设施布局和数智化社会供应链的价值充分展现,中国的供应链建设也必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什么是供应链价值?

  那么,如何理解供应链的重要性?国家信息中心首席信息师张新红认为,中国物流和供应链体系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提高很快,在近三年的抗疫保供工作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抗疫保供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也反映出现有物流和供应链体系还很脆弱,各地及京东等企业的丰富的实践提供了大量的经验和教训,值得好好研究总结。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北大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则强调,企业不仅要发挥供应链的商业价值,更要在国家关注的重要领域和国家需要的重要节点,充分发挥供应链的作用,积极践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发挥供应链的社会价值。

  如今,京东正以实际行动将供应链能力的内涵扩大深化。在连接上下游要素之外,高稳定性、灵活性代表着供应链自身的高抗压系数。调度资源、随需应变,则是企业扎实的基础设施、数字化供应链技术体系支撑和社会责任感使然。

  而这一切变化归根结底,在于人们对供应链的期待改变了:消费者从单一的时效需求,转向全流程优质物流服务;企业从在意性价比,转向助力自身降本增效、稳定可信赖的服务商;社会外界从供应链激活消费市场的单向认知,转向将其纳入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稳就业的主要主体中去。

  毫无疑问,“6·18”已转化为一场供应链能力的比拼。当下,京东物流以43座“亚洲一号”大型智能物流园区与全国约1400个仓库为核心,搭建的多层级物流基础设施和仓配网络助力约90%的京东自营线上订单实现当日达或次日达,以及全国94%的区县、84%的乡镇实现当日达和次日达。

  “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将数字经济、高新技术等领域与供应链保障相协同,助力供应链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畅通供应链内部各个环节,整合碎片化信息,依托大数据分析提高供应链效率,打造智慧供应链。”苏剑指出。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