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崩盘背后的蚂蚁暗影 || 关注
原标题:两次崩盘背后的蚂蚁暗影 || 关注
在淘宝卖货和支付宝卖货币基金的成功经验,直接拿来复制到销售公募基金上,真的合适吗?蚂蚁内部未思考过这个问题。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巨潮商业评论”
ID:tide-biz
作者:杨旭然
编辑:王方玉
春节假期前两天,A股大涨、上证指数创下5年来的新高,沪深300指数创下历史新高。不少投资者心里都是痒痒的,盼着假期赶快结束好杀入股市。
与春节后市场暴跌相对应的是, 2月份A股投资者数量快速增加,整月累计新增160.94万,同比增加79.75%。
但这次“牛市”和以往不同,真正的大部队不是这些股民,而是基民。
2020年上半年,基民规模就突破了8000万,其中有2000万是年轻的“新基民”。Mob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0年新增基民中,18—34岁群体占比达60%,90后成为新基民的主力军,95后、00后也占据一定比例。
这届基民有一个简单粗暴的购买渠道:支付宝。
Mob研究院数据还显示,通过支付宝、微信、京东金融、天天基金、蛋卷基金等渠道购买基金的互联网新增基民中,有16.1%在18-24岁之间,43.9%在25-34岁之间。相比在银行等传统渠道购买基金,年轻人对网络渠道的信任度显然更高。
当成千上万的年轻人通过支付宝购买公募基金,为其输送弹药的时候,也给公募基金的管理者们出了一个不小的难题:如何在坚持“正确投资逻辑”的基础上,去消化如此之多的资金?
从过去一个月市场里灾难级的表现情况来看,这道题,他们并没有回答好。
照搬淘宝+余额宝
支付宝基金板块里的内容充满了煽动性和诱惑性。
打开支付宝的理财页面,就能对蚂蚁集团的“基金生意”理解大半。
理财栏被放在了首页按钮的右边,重要性不言而喻。进入之后可以发现,四个最重要的图标自左到右分别为余额宝、理财产品、基金、黄金,基本上是按照风险程度由低到高进行排列。
点进基金页面之后,内容变得非常丰富,主要展示的内容包括基金排名、热门基金、最佳榜单、策略选基等。收益涨幅数据,曲线图,以及平台为其拼配的宣传话术一应俱全。
这些基金的宣传内容,基本上是产品经理们通过揣测用户偏好,与投资机构共同设计出来的。其中不仅有对基金风格的详细解读,甚至还有对基金经理的夸赞式描述,以及一些基金经理接受采访的小片段。
除了可能存在的合作基金推广之外, 这些内容基本遵循的是“马太效应”原则,即把现阶段市场表现最好的产品、内容放在最显眼的位置,进行重点宣传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