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要闻速览 | 最高法:充分发挥司法审判职能作用 为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交所保驾护航

要闻速览

2022年6月24日


  1. 最高法:充分发挥司法审判职能作用为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交所保驾护航

  6月24日,最高法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保障意见》)最高法表示,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北交所),是中央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提升资本市场功能、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安排,也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的重大举措。为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审判职能作用,保障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交所顺利推进,保护中小企业和投资者合法权益,最高人民法院在广泛调研、充分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发布了《保障意见》。

  最高法表示,《保障意见》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资本市场重大改革决策部署的重要司法举措,有助于充分发挥司法审判职能作用,为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交所保驾护航,推动形成市场参与各方依法依约行为、资金信息有序推动、主体归位尽责及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良好市场生态,为投资者放心投资、中小企业大胆创新创业提供有力司法保障。(证券日报网)

  详情:最高法:充分发挥司法审判职能作用为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交所保驾护航

  2. 央行:5月份债券市场共发行各类债券49102.5亿元

  6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5月份金融市场运行情况。从债券市场发行情况来看,5月份,债券市场共发行各类债券49102.5亿元。国债发行5616.2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发行12076.7亿元,金融债券发行5562.4亿元,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7595.4亿元,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发行103.9亿元,同业存单发行17726.9亿元。

  截至5月末,债券市场托管余额为139.1万亿元。其中,国债托管余额23.0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托管余额32.9万亿元,金融债券托管余额32.2万亿元,公司信用类债券托管余额32.0万亿元,信贷资产支持证券托管余额2.5万亿元,同业存单托管余额14.4万亿元。商业银行柜台债券托管余额383.6亿元。

  从债券市场运行情况来看,5月份,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成交19.8万亿元,日均成交9895.7亿元,同比增加25.4%,环比减少2.4%;单笔成交量在500-5000万元的交易占总成交金额的41.6%,单笔成交量在9000万元以上的交易占总成交金额的51.6%,单笔平均成交量5218万元。交易所债券市场现券成交3.9万亿元,日均成交2031.9亿元,同比增加61.5%,环比增加20.2%。商业银行柜台市场债券成交11.1万笔,成交金额139.5亿元。

  在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方面,截至2022年5月末,境外机构在中国债券市场的托管余额为3.74万亿元,占中国债券市场托管余额的比重为2.7%。其中,境外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托管余额为3.66万亿元;分券种看,境外机构持有国债2.4万亿元、占比64.9%,政策性金融债0.9万亿元、占比24.5%。(证券日报网)

  3. 证监会发布ETF纳入互联互通规则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6月24日,为进一步深化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促进两地资本市场共同发展,证监会发布《关于交易型开放式基金纳入互联互通相关安排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公告》共5条,一是明确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拓展至交易型开放式基金,二是明确相关制度安排参照股票互联互通,三是明确投资者识别码安排,四是明确证券公司、公募基金管理人相关要求,五是明确业务实施细则相关安排。

  2022年5月27日至2022年6月10日,证监会就《公告》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总体看,市场各方积极支持交易型开放式基金纳入互联互通,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主要集中在 ETF 纳入的标的范围、申购赎回、市场推广等方面。经认真研究,证监会对部分意见予以吸收采纳。

  证监会表示,下一步,证监会将组织上交所、深交所、中国结算等稳步做好交易型开放式基金纳入互联互通各项准备工作,正式启动时间将另行公布。(证券日报网)

  4. 2022年一季度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经常账户顺差创历史同期最高值

  6月24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22年一季度国际收支平衡表。按美元计值,2022年一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889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1450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167亿美元,初次收入逆差446亿美元,二次收入顺差52亿美元。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892亿美元,其中,资本账户逆差2亿美元,直接投资顺差599亿美元,证券投资逆差798亿美元,金融衍生工具逆差46亿美元,其他投资逆差252亿美元,储备资产增加393亿美元。

  就一季度我国国际收支状况,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表示,一季度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其中,经常账户顺差889亿美元,为历史同期最高值,与当季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2.1%,仍处于合理均衡区间。

  同时,王春英介绍了一季度我国国际收支呈现出的几大特点:一是货物贸易进出口保持平稳增长。一季度,我国国民经济持续恢复,经济运行实现平稳开局,国际收支口径货物贸易顺差1450亿美元,同比增长18%。其中,货物出口8031亿美元,同比增长16%;进口6582亿美元,同比增长15%。货物贸易顺差、出口及进口规模均创历史同期最高值。

  二是服务贸易逆差继续收窄。一季度,服务贸易逆差167亿美元,同比下降35%。主要项目中,旅行逆差294亿美元,扩大53%,主要是旅行支出增加;知识产权使用费逆差77亿美元,扩大11%,收入和支出分别增长15%和12%,反映我国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国际合作持续加深;运输顺差29亿美元,主要是运输收入增速整体快于支出,上年同期为逆差90亿美元。

  三是跨境双向投融资较为活跃。一季度,我国金融账户资产净增加1291亿美元,其中储备资产因交易净增加393亿美元,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资产净增加898亿美元;金融账户负债净增加402亿美元。其中,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来华直接投资同比均保持增长,显示外资在华投资兴业意愿较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合理有序。

  “总体看,我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有利于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基本平衡。”王春英说道。(证券日报网)

  5. 工信部: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

  记者从工信部网站获悉,6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肖亚庆在天津出席第六届世界智能大会并致辞。肖亚庆表示,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取得积极成效,截至目前,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企业数量超过3000家,智能芯片、开源框架等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要突破,智能传感器、智能网联汽车等标志性产品的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水平稳步提升。智能化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布局,已建成5G基站170万个,培育大型工业互联网平台150家、连接工业设备超过7800万台(套)。人工智能与制造、交通、医疗、民生等领域加速融合,不断创造出新业态、新模式、新市场,有力推动各行各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肖亚庆强调,我们要深入把握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协同推进技术创新、基础设施、赋能应用和治理体系建设,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为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要积极培育人工智能创新生态,大力培育智能产品和服务,启动实施行业融合赋能行动,培育推广一批影响面大、带动性强、示范效应突出、安全保障能力强的应用场景,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融合应用中迭代升级。要加快建设智能化信息基础设施,有序推进5G网络和千兆光网建设,完善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布局,合理部署超级计算中心。要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建设一批智能场景、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打造智慧供应链,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改造。要继续深化开放合作,在技术创新、伦理治理、人才培养、安全保障等方面,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国际合作,共同营造公平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证券日报网)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之声)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