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经智长三角(224期)丨苏州印发数字标准化建设新方案 专家解读标准化和新经济相互推动

  2022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庆典日。近年来,长三角地区与香港贸易往来密切。据杭州海关,浙港贸易进出口年均增长12.2%,其中,2021年浙港贸易总值489.7亿元,创历史新高。上海海关数据显示,2021年,上海与香港地区进出口贸易额达1663.5亿元,同比增长16.1%,贸易规模较1997年增长7.5倍。

  贸易的发展也离不开数字化,数字化发展也需要有相关政策规范。苏州市政府办于近日印发《数字苏州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基本建成全域覆盖、高效协同的数字苏州标准体系,在数字化领域新增7个标准化技术组织,新增国家、行业、地方标准70项。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以标准推动数字化能够解决部分数字化转型中的难点痛点,但也要看到,数字经济关联新经济,很多新经济很难通过快速标准化来规范,所以在标准制定过程中,还是要循序渐进,不能盲目地以标准来限制新经济的发展。

  中小企业正在成为数字化转型的主阵地。其中,“专精特新”企业作为中小企业的佼佼者,是数字化转型的先锋队。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高新技术产业分会秘书长陈晶在6月24日21世纪经济报道举办的“‘小巨人’提速数智化转型”研讨会演讲中表示,数字化转型现在是企业必修课,因为它关系到提质、降本、增效三大问题。

  江苏实际使用外资规模保持全国首位

  据商务部统计,2022年1—5月,江苏实际使用外资176.8亿美元,同比增长31.5%,占全国比重20.2%,规模继续保持全国首位。

  从江苏省商务厅了解到,今年以来,江苏出台了一系列稳外资的具体举措。“建立了稳外资稳外贸工作专班和外资补链延链强链专班,制定了专班工作方案,并按季度细化工作任务。”江苏省商务厅相关人士说。充分发挥外资专班作用,为保障重点外资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强化重点外资项目全过程跟踪服务,协助外资企业和项目解决问题,梳理完善了全省2022年222家重点外资企业和100个重点外资项目,建立重点外资企业和项目库。

  据杭州海关,近年来,浙港贸易进一步加速发展,进出口年均增长12.2%,其中,2021年浙港贸易总值489.7亿元,创历史新高。2021年,浙江对香港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户均进出口规模从2011年的547.1万元增长至786.2万元;民营企业进出口226.7亿元,增长29.6%,占进出口总值的46.3%,较2011年提升6.4个百分点。出口值超亿元的民营企业数量由2011年的25家增加至2021年的37家。

  上海海关数据显示,2021年,上海与香港地区进出口贸易额达1663.5亿元,同比增长16.1%,贸易规模较1997年增长7.5倍。其中出口方面,上海先进制造业成为有力支撑,今年1至5月,上海出口香港地区集成电路商品货值达244.7亿元,在出口总额中占比超过50%;出口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48亿元,占比接近10%。而进口方面,近年来,香港地区的医药材等商品越来越受到内地市场青睐,今年1至5月,上海进口香港地区医药材及药品2.1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2倍。

  苏州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启动“标准化+数字化”

  数字化改革进行已有一段时间,6月30日,浙江省委召开全省数字化改革推进会。会上,浙江省委书记、省数字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袁家军强调,要聚力打造数字变革高地,以数字化改革驱动实现“两个先行”。要着力提升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支撑能力,强化一体建设,突出大数据开发与归集,提高智能化水平,确保网络与数据安全,打造健壮稳定、集约高效、自主可控、安全可信、开放兼容的数智化支撑体系。

  苏州市政府办于日前印发了《数字苏州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全面部署数字苏州标准化建设具体行动,实现数字苏州建设和标准化创新融合。这也意味着,在数字城市建设“新赛道”上,苏州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启动“标准化+数字化”顶层设计工作。根据《实施方案》要求,苏州将着力打造标准“生产车间”,提升数字化领域标准供给水平。到2025年,基本建成全域覆盖、高效协同的数字苏州标准体系,在数字化领域新增7个标准化技术组织,新增国家、行业、地方标准70项,为苏州打造全国数字化发展标杆城市提供标准化支撑。

  “‘标准化+数字化’为数字化转型树立模板,让企业、政府找到数字化转型具体方向,指标量化,使得目的更加明确,从而数字化转型能够更快推进;还为了规范数字经济,数字经济健康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制定标准的方式能够很好的解决;再是让标准化和数字化相辅相成,以标准化推进数字化,同时以数字技术来提高量化标准的检测水平,让标准落到实地。”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以标准推动数字化能够解决部分数字化转型中的难点痛点,但也要看到,数字经济关联新经济,很多新经济很难通过快速标准化来规范,所以标准制定过程中,还是要循序渐进,不能盲目地以标准来限制新经济的发展,标准和数字经济应该是相互推动和促进的作用。

  数字化转型助力“专精特新”企业

  随着国内数字化进程深入细分领域,中小企业正在成为数字化转型的主阵地。其中,“专精特新”企业作为中小企业的佼佼者,是数字化转型的先锋队。事实上,在成长过程中,数字化转型几乎成为“专精特新”企业的必选项,面对外部贸易环境的变化,他们需要数字化新能力来应对波动、降本增效、寻找新机。

  在全新机遇下,“专精特新”企业如何更好地拥抱数字化、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关键课题。6月24日,21世纪经济报道举办了“‘小巨人’提速数智化转型”研讨会。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高新技术产业分会秘书长陈晶在演讲中表示:“数字化转型现在是企业必修课,因为它关系到提质、降本、增效三大问题。一方面,目前企业用工成本非常高,招工也比较难,数字化能够帮助解决以上问题。另一方面,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中小企业的产业链上下游都在升级,都在做数字化的转型和提升,中小企业更要跟上步伐。”而专精特新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作为细分领域的领头羊,正处于探索数字化的前沿。尽管相比于大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的收入和利润尚小,但他们对于数字化转型的意愿颇为强烈,正积极投入资源,涌入到数字化浪潮中。

  数字化转型必要性已经不言而喻,但实际落地并非一蹴而就。对于企业而言,数字化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长期的资金、人力等投入,也面临着不少挑战。

  深圳市雄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郑嵩表示,对于“小巨人”等小众领域的企业而言,“最大的难度在于数字化的投入需要培养新的能力,要有所建树就需要长周期和大投资,所以一定要选择正确的路线。如果选择不正确的内容广泛投入,很可能会走弯路,而且打不出优势点。”

  (注:专精特新部分内容为全国数据)

  (部分综自:各地官网、官网,解放日报、新华日报、浙江在线、苏州日报、安徽日报等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