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做好碳资产管理这篇文章

  做好碳资产管理这篇文章

  “双碳”目标下,煤炭企业除了要算清“钱”账,还要管好“碳”账。碳资产管不好,“资产”变“负债”;资产管好了,不仅能省钱,还能赚钱。

  拱心石

  全国碳市场开市快满一年。作为碳市场的主要交易产品——碳配额,眼下成了控排企业资产管理的重要部分。尽管目前纳入全国碳市场交易的重点排放单位只限于发电行业,但进一步扩大覆盖面是共识,也是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难以置“碳”事外。

  拿煤炭企业来说,随着产业布局的优化调整,多数煤炭企业摆脱了“一煤独大”的局面。中央企业层面,国家能源集团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企业、火力发电企业和煤化工企业;中煤集团主营业务除了煤炭生产与贸易,还有煤化工、电力、装备制造等板块。地方企业层面,兼并重组、资源整合加快加深,晋能控股集团、山东能源集团、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淮河能源集团等国有煤炭企业对发电、化工、新能源、天然气等产业也多有涉足。公开资料显示,目前纳入全国或地方试点碳市场控排企业名单的煤炭企业不在少数。因此,“双碳”目标下,煤炭企业跟大多数碳排放企业一样,除了要算清“钱”账,还要管好“碳”账。

  这里的“碳”是指碳排放权,是依法取得的向大气排放温室气体的权利。按照《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纳入控排名单的企业会获得一定的碳配额,成功减排可以出售多余的配额,超额排放则要在碳市场上购买配额,或拿CCER(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抵消,但抵消的额度一般不超过5%。说白了,碳交易的核心是将环境“成本化”,利用市场化的手段来解决碳排放的问题。而建立碳市场、开展碳交易,则让碳配额有了资产属性。因此,对企业而言,碳资产管好了,不仅能省钱,还能赚钱,反之则“资产”变“负债”,碳成本攀升。未来,碳配额分配还将从免费过渡到有偿,控排企业的碳成本会越来越高。对于控排企业和拥有碳配额、碳信用的市场主体来说,做好碳资产管理这篇文章,是挑战,也是机遇。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煤炭企业将碳资产管理提上日程。

  早在本世纪初,山西焦煤集团就利用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盘活碳资产,后于2017年成立碳资产公司,指导碳资产技术开发、运营与交易。为了算清“碳账本”,国家能源集团对下属103家煤炭企业、160家火电企业、15家化工企业、20家运输企业进行了碳盘查,并依托下属碳资产管理公司开展配额清缴和交易。晋能控股集团成立碳资产综合管理平台,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组建减碳技术公司,淮河能源集团布局新能源和碳汇项目,徐矿集团今年上半年盈余碳配额78万吨……无论是被动控排,还是主动减碳,大型煤炭企业特别是头部企业在碳资产管理的路上,步子在加快、成效在提升。但碳资产管理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全领域、全过程,涉及组织架构、碳核查、数据管理、碳交易、碳金融等,管好碳资产,并非易事。至今,仍有很多企业徘徊在碳资产管理“门外”,搞不明白、“一头雾水”的大有人在。有的控排企业因弄不清“碳账本”,还付出了更多真金白金去为碳配额埋单。作为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责任主体,各类企业还需在碳资产管理上下更多功夫,煤炭企业也不例外。

  战略层面,煤炭企业需立足实际,确定合理的碳减排目标和减碳路径,并与地方区域“双碳”目标统一起来,优化产业布局,发挥各自优势,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组织层面,煤炭企业需将碳资产管理纳入内部控制体系,从交易授权、风险管控、合规管理等方面建立决策和审批流程。各企业体量不同、基础有异,成立专业公司、组建专门机构,还是依托第三方平台来管理碳资产,应因地制宜、因企施策。

  技术层面,碳资源成为碳资产的前提是有技术做支撑,包括储备减碳低碳技术、CCER项目开发等。目前,煤炭企业、火电企业、煤化工企业开展的碳捕集、碳封存、碳利用以及瓦斯综合项目、源荷网储一体化项目等值得借鉴,相信技术进步之后的探索将更加多元化。

  数据管理层面,数据是管好“碳账本”的基础。没有数据或数据不清,将直接影响碳资产核算和履约交易成效。对于企业而言,搭建完善的碳资产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立科学的各方均认可采纳的碳排放核算机制,是做好碳资产管理的关键。

  交易层面,除了碳配额的履约清缴、市场交易外,还涉及碳金融,如利用碳配额获得金融机构贷款、发行绿色低碳债券、成立低碳基金等,从而为企业实现节能减排、低碳转型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

  与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相比,国内碳市场交易起步较晚。对于大多数煤炭企业来说,碳资产管理人才储备是个短板。因此,煤炭企业要在合理引入相关人才的同时,加强对职工的碳资产知识的普及和培训,不断提升碳资产管理综合能力。

(文章来源:中国煤炭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