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6月新增存款创历史纪录 贷款冲高与“储蓄”偏好为主因

  人民银行7月11日发布数据显示,6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4.83万亿元,同比多增9741亿元。统计显示,“4.83万亿元”为有统计记录以来的单月新高。

  那么,这4.83万亿元的“天量”存款从何来?

  贷款投放推升存款高增

  “贷款和社融的较快增长,保证了存款快速增长的基础。”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

  6月份,人民币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双双“冲高”,超出市场预期。

  曾刚表示,贷款创造存款。信贷和社融保持较快增速,对应的存款和以存款为主的广义货币(M2)增速,也得以保持较快增长。

  “存款高增与贷款投放有很大关系,也与信用类债券的发行有关。同时,货币总闸门也相对较松。”光大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王一峰表示。

  在结构上,贷款创造出的资金,更多地转化成了存款,而非银行理财等其他资产。曾刚表示,这与当前的市场环境有关:消费支出倾向、居民投资的风险偏好有所降低,对于收益相对稳健的存款偏好较强。因此,新增资金更多地转化为存款,是当前的阶段性情况。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认为,今年以来存款大幅多增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疫情影响导致预防性储蓄上升;二是财政政策加速发力带动M2走高。

  “上半年财政性存款增加5061亿元,同比减少4338亿元。”梁斯表示,由于财政存款不在M2统计口径内,财政存款减少意味着有相应资金转入居民和企业账户。尤其自3月份以来,财政存款连续出现少增或多减,导致居民或者企业存款增加。

  居民储蓄意愿增强住户存款多增

  近日,网络热议“上半年住户存款增加10.33万亿元”。人民银行披露的数据还显示,上半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8.82万亿元,同比多增4.77万亿元。

  王一峰表示,住户存款的多增与住户部门风险偏好下降有关,也与当前存款利率较高而理财收益率不稳定有关。同时,居民预防性的储蓄也相应增加。

  一组调查数据,可以窥见居民对于储蓄的偏好变化。近一年来,居民的“储蓄倾向”逐季度增强。

  根据人民银行每季度发布的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今年二季度,对于消费、储蓄和投资,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58.3%,较今年一季度、去年四季度、去年三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别增加3.6个百分点、6.5个百分点、7.5个百分点和8.9个百分点。

  “这体现了当前居民部门在消费和投资上都比较谨慎的整体格局。”曾刚表示,居民消费倾向较低,储蓄倾向相对较高;在对“花不出去的钱”进行资产配置时,居民更多地选择低风险的存款类产品。

  但曾刚认为,无需过度关注6月存款数据变化。因为在不同阶段,居民存款增速和结构会根据市场环境和居民信心变化,处于不断的调整过程中。

  银行负债成本有望下行

  近期,市场也关注部分银行长短端定期存款利率“倒挂”现象,部分大型银行5年期存款利率低于3年期存款利率。

  对此,曾刚表示,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后,存款利率定价可以随着市场利率下行而下行,从而降低市场的资金成本,为贷款端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创造条件。从目前看,这种“倒挂”只是体现了银行比较谨慎、渐进调整的路径。

  他具体分析,5年期存款在很多银行占比较低,先发性的调整从长端存款利率开始,是一种比较谨慎选择,因为这对银行负债端的影响有限;对于利率敏感程度较高、占比较高的3年期及以下存款,调整过程可能相对缓慢。因此在短期内可能形成一定程度的“倒挂”。

  在他看来,在长端利率调整后,3年期及以下存款利率也有望迎来渐进式的、审慎的调整过程。因为存款利率毕竟不是市场利率,要具备一定稳定性。对银行而言,突然地全方位调整存款利率,可能会影响核心存款和客户的稳定性。从中长期看,长短端利率可能都还会下行,而且符合期限结构特点,长端利率将高于短端利率。

  梁斯表示,银行负债期限结构取决于自身的经营安排,长短期存款利率“倒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银行对未来长期利率走势的预判。从整体形势看,利率环境未来可能存在继续下行的可能,银行短期内获取长期限负债的需求不大,降低了提高长期利率的动力。

  “理论上,存款通常是低息负债,其规模上升,特别是活期存款上升有助于银行降低负债成本。”梁斯表示,当前利率环境整体维持偏宽态势,通常情况下,资产收益率变动通常会快于负债成本率变动。利率下行影响下,银行净息差收窄是一般规律,存款上升不是导致息差收窄的直接原因。

  王一峰认为,当前部分银行长短端定期存款利率“倒挂”,属于正常现象。因为银行的核心负债成本过高,而长期贷款利率下行的速度较快,因此银行会加强主动负债管理。预计银行会进一步控制高成本负债,未来负债成本有下行动力。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