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晶澳科技(002459)欧洲出货量持续攀升 技术创新加持下巩固海外优势

  今年4月初,晶澳科技董事长靳保芳与中国华电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温枢刚在北京见面会谈。

  这场会谈促成了双方的一次重量级合作——晶澳科技与中国华电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在资金、技术、市场、品牌等方面优势,建立双方高层沟通协调机制,在光伏组件供应、项目开发、技术支持、设备服务采购、产业资源和海外市场开拓等方面开展合作。

  双方合作提及的海外市场开拓,正是基于晶澳科技目前在海外形成的优势布局。

  晶澳科技业务覆盖硅片、电池、组件及光伏电站,产品足迹已经遍布全球135个国家和地区。这其中,该公司组件在欧洲多个国家电站项目中均有应用,获得了欧洲众多客户的青睐,晶澳品牌在欧洲已获客户高度认可与肯定。受此影响,近年来,晶澳科技在欧洲市场的出货量持续上升。

  今年发生的俄乌冲突,正在深刻影响欧洲的能源市场。

  此前,欧盟能源专员Kadri Simson表示,欧盟委员将会不惜一切代价重建欧洲的太阳能制造业,此举主要目的在于帮助欧洲摆脱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

  事实上,在近些年来的发展过程中,相比于其它市场,欧洲能源安全问题更加突出,进一步增强新能源的发展意愿。长江证券分析认为,欧洲能源对外依赖度很高,天然气电力为其重要电力来源之一,占比超20%,但天然气八成以上依赖进口,其中四成左右依赖于俄罗斯。政治因素下,俄罗斯近年对欧盟出口天然气逐年减少,致使能源安全问题逐渐凸显。

  而当能源安全问题持续突显时,新能源的经济性优势愈发显著。由此,欧洲各国多点驱动,光伏装机量有望得到大幅增长。

  这给中国光伏企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欧洲要重建太阳能制造业,离不开中国光伏企业的支持。根据长江证券的测算,假设欧盟2025年装机规模达到50GW,容配比1.25,对应组件需求在62GW,按照本土组件企业开工率90%计算,仍有40GW以上的组件依赖进口,占比约七成。

  而欧洲进口组件需求则主要由中国光伏企业满足。在组件环节,根据机构测算,保守估计2021年中国出口欧洲规模超过40GW,同比增长超50%。其中,隆基股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阿特斯等均在欧洲占据较高市场份额。长江证券进一步测算,按照欧洲市场占各家一体化组件企业总出货规模的比例排序,晶澳科技≈晶科能源>阿特斯>隆基股份>天合光能。

  实际上,随着过去10年以来,我国光伏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发电成本、组件价格、系统成本等产业各环节成本均有所下降,而依靠高效技术创新也成为了企业制胜市场的关键所在。

  据悉,晶澳科技主流组件产品包括单晶太阳能半片/全片组件、双面/单面组件,规格主要为54片、60片、72片和78片,并根据不同硅片尺寸和技术路线涵盖了166mm、182mm多主栅,双玻/单玻等多种高功率组件类型。

  在对研发的持续投入下,晶澳科技的电池及组件技术始终保持着业界领先水平,主要体现在转换效率、功率、质量及成本控制等方面。在电池方面,目前该公司量产的PERC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到23.6%;在组件方面,该公司通过半片、叠片等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创新快速提升组件功率。基于182mm大尺寸硅片的高功率组件DeepBlue3.0,主流标准72片版型功率可达535-555W.无论是电池的转换效率还是组件的功率,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而在未来二三年,晶澳科技的Percium+电池技术将继续得到优化,进一步提升效率和稳定性。同时利用超大尺寸硅片,在现有的量产P型Percium+电池及组件技术基础上,可使组件功率达到600W,进一步降低组件单瓦成本。

  技术加持之下,晶澳科技在欧洲市场的出货量不断提升,销售规模持续扩大。据了解,2018年至2020年,晶澳科技欧洲市场组件收入约占公司组件总收入的18%左右,欧洲市场收入在逐步增长。

  且在2016至2021年,该公司连续六年荣获权威研究机构EuPD Research授予的 “欧洲顶级光伏品牌”称号。

(文章来源:青岛财经网)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