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金融时报 |目前我国的冷链物流金融业务模式都有哪些呢?

一、物流金融传统业务模式

物流金融主要运作模式为资产流通模式、资本流通模式、综合运作模式,主要产品有信用证担保、仓单质押、买方信贷、授信融资、反向担保、保兑仓等多种产品和金融机构合作模式。金融机构对冷链物流企业的融资主要表现在信用贷款、仓单质押、贴现、融资租赁、有价证券的交易和担保业务中。

二、针对冷链物流金融的创新业务模式

1、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模式。

对于冷链供应链物流企业来说,其产品对低温环境要求较高。与普通物流企业相比,冷链物流企业的建设成本更大,需要更高的运营成本。所以,金融机构应积极探索多种抵押担保方式,积极支持优质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

2、基于冷链物流行业协会参与下的物流金融模式。

中小企业冷链物流金融的风险在于其业务基础是分散的个人信用,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协会将分散的会员以组织的形式动态地联系在一起,规范化管理。在“团购模式”的形势下,将分散的个人信誉转化为集体信用,并设立担保基金,可以集中向金融机构申请融资担保授信额度。

3、基于冷链物流供应链金融模式 。

(1)供应链金融的贴现模式。作为供应链环节的关键,核心企业在与上下游企业的经济谈判中具有一定的垄断地位。中小型冷链物流企业可通过与核心企业业务往来将其提供的商业汇票向银行申请贴现,并将其产品作为质押交移到银行指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

(2)供应链金融的保兑仓模式。中小冷链物流企业向银行申请采购融资,由银行向核心企业支付集中采购贷款。核心企业将货物作为质押送交银行指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仓储并监管。中小冷链物流企业在规定日期内根据提货向银行分期偿还贷款本金及利息,而银行根据收到的还款额指示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向中小冷链物流企业发货。

4、基于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物流金融模式。

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作为中介服务商,为供应链中各方提供货物加工、运输、仓储、配送的服务,拥有大量稳定的客户群体,同时可以深入供应链的每一环节,能够替代核心企业成为银行对冷链供应链的控制节点。该模式为银行对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给予一定的授信额度,由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对和其长期合作的中小冷链物流企业提供快捷灵活的融资服务,并对其融资进行担保,其以客户质押的货物作为反担保。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直接监管质押贷款业务,商业银行不参与该质押贷款的资质审核。(泰德物流风险管理)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