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商品“走出去”到商业模式“走出去” ——阿里分享数字经济发展模式
近日,631名来自越南、柬埔寨、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巴基斯坦的青年创业者齐聚杭州,参加一场特别的亚洲创业者培训——深度学习电商经验。
如果说10年、20年前,中国的互联网创业者流行把硅谷经验搬回国内。那从五六年前开始,来自亚洲、非洲、欧洲和拉美的创业者,开始盛行把中国电商经验搬到他们的国度。从商品“走出去”到商业模式“走出去”,以阿里为代表的电商企业为不少异国创业者开辟了新路径。
7月12日,阿里巴巴2022年度亚洲创业者培训在杭州开班,本次培训为631名创业者提供了线上创业课程和实践。
因为历届“学长学姐”们回到家乡后的口口相传,本届主要面向亚洲创业者的培训班报名人数突破历史新高,达到1735人。报名者大多是中小规模公司的创始人,分别来自电子商务、电子支付、物流、线上游戏、健康和农业等不同领域。
经过遴选,本次亚洲班共有631名青年创业者免费参与到课程中来,他们将接受为期六周的线上培训。
记者了解到,该培训在世界电子贸易平台(eWTP)合作框架下发起,通过分享数字经济在促进普惠贸易发展方面的积极影响,激励和帮助全球企业家、青年等。
五年来,来自亚洲、非洲、欧洲和拉美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名企业家和创业者免费参加了培训。
3000多名创业者,在全球创造了众多直接或间接的就业机会,也把数字经济经验带给更多发展中国家。
马来西亚小伙Eddie便在其中。Eddie原本经营着一家类似菜鸟驿站的快递柜公司,因为在当地电子商务机构待过一年,2019年,Eddie获得了一个免费参加eWTP阿里巴巴全球创新与发展倡议计划(AGI)培训的机会,开始了他的电商创业路。
第一次来到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的浙江临安白牛村,Eddie和其他学员一样,被中国数字化乡村的真实样貌惊呆了。
“从80多岁的老奶奶到20多岁的大学生,每个人都很忙碌,村子里很热闹。”走进白牛村,Eddie发现村里人都在为小小的山核桃忙碌着。家家户户都盖起了大房子,村里还有许多年轻人,和马来西亚的农村太不一样了,眼前的这一切完全颠覆了Eddie对农村的认知。
由300户农户和1500名村民组成的浙西小山村,开着大大小小68家淘宝店,村民从2007年起通过淘宝销售山核桃等农产品,销售额从100万元增长到3.5亿元,10年间村民平均收入翻了三倍多。而在中国,这样的淘宝村已超过4000个。
这些数字深深打动了Eddie,并让他有了更直接大胆的念头——把临安“淘宝村”复制回马来西亚农村。
回到马来西亚的Eddie找到了创业的新方向,开办了Parcel365公司。“我不仅想改变物流业,还想通过物流升级,推动改变。”
Eddie用eWTP培训中学到的逻辑,重新审视他的商业模式,并尝试让“淘宝村”样本真正落地。怎么才能把农产品通过电商卖出去?“第一步,要让村民先学会使用电商买东西。”
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马来西亚拥有约3245万人口。15岁以上的马来西亚人中,约有90%的人使用互联网,且上网时间不低于八个小时。
回到马来西亚后,Eddie将原先的快递柜服务进行了升级,并把它们推广到了农村。名为Parcel Lockers的快递柜,类似国内的菜鸟柜,可以实现快递取件、物流跟踪、相关业务数据统计分析和展示等应用功能,同时弥补了农村快递末端信息缺失的短板,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包裹难以送达、容易丢件、包装易损等问题。
除了快递柜之外,Eddie还在农村发展了“乡村合伙人”。与国内的“农村淘宝”模式类似,这些乡村合伙人往往是村口的小卖部店主,他们接受了短期培训,可以帮村民网购、寄件、收件。就这样,通过一单一单地买东西,村民们逐渐感受到电商购物的便利。
目前,Eddie和他的团队扶持村民由线下转至线上销售的农产品已近1000种,共计帮助15万村民进行农产品销售。
“无论是香菇、鱼干这类初级农产品,还是椰饼、芝麻酱、鱼酱、姜茅精油等加工农产品,都能从马来西亚的农村走向世界。”Eddie欣喜地看到,村民们的月收入从不到800马币(约1200元人民币)提升到2000马币(约3000元人民币)。
最近,Eddie正在联合马来西亚的高校进行电商人才培训,希望让更多年轻人加入“农村淘宝”模式。
而这个培养了Eddie的培训班,还将在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等地招收更多企业家,更多像Parcel365这样的公司正在成长。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