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

  □融媒体记者黄俊通讯员张培超

  昨日,位于永定区湖坑镇环兴楼的“天涯明月刀”沉浸式体验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正在进行楼内景观平台、月亮造型钢构安装和国风民宿软装布置,演员们忙着进行排练,外围的天衣别院、聆听部等剧场施工、二期屋面铺瓦及业态招商也在同步推进中。

  “天涯明月刀”项目,是湖坑镇推行“跨村联建”“村企共建”党建模式,加快数字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重磅力作。近年来,湖坑镇打破就村抓村的传统做法,在不改变原有行政划分和自治主体的情况下,通过“1+1”“1+N”等方式组建跨企跨村党组织,实现组织联建、产业联促、项目联建、民生联办目标,推动乡村联合振兴,打造“湖坑样板”。

  “2020年,永定区将湖坑镇列为探索推行‘跨村联建’党建模式的试点乡镇,由此,湖坑镇扛起了改革突破的重任。”湖坑镇党委书记温永招告诉记者,通过深入调研,镇党委发现同在一片区的村资源禀赋相差不多,但发展差距却很大,主要原因就是部分基层党组织出现了弱化、虚化、边缘化的问题。为此,湖坑镇根据“全镇游、遊全镇”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和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将全镇16个行政村划分为绿色乡村乐活游(南溪片区)、客家风情体验游(集镇片区)、土楼世遗探秘游(丰盛片区)、红色传习研学游(奥杳片区)四大片区,选优配强四大片区党总支书记,分别以特色村为中心村,南溪片区以拥有13块国家级金字招牌的南江村为中心、集镇片区以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西片村为中心、丰盛片区以国家5A级景区洪坑村为中心、奥杳片区以“铁打奥杳”红色基地奥杳村为中心。同时,积极推动支部与经济合作社、属地企业、乡贤企业进行“村企共建”,为企业参与环境优化、产业发展、项目策划、公益事业、脱贫攻坚等方面提供平台,目前16个村共与35家企业结对“村企共建”。通过实施“跨村联建”“村企共建”,以“公司化运作、项目化推进、清单化管理”的方式,着力从“点”上造特色、“线”上拓链条、“面”上抓布局,先后投资1亿多元,南溪片区十里南溪乡村旅游实现了由原来的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由“小景点”向“大景区”的转变。

  在镇党委的指导下,各片区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禀赋,打造片区产业集群,产业发展活力迅速迸发,如集镇片区采取“协同发展”模式,以传统民俗“作大福”活动为载体做大做强“大福湖坑”客家文化风情体验游产业;丰盛片区采取“抱团发展”模式,促进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产业一体化建设,推动世遗土楼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南溪片区采取“强村带弱村”模式,充分发挥南江村示范、辐射作用,打造十里南溪生态景观带;奥杳片区采取“优势互补”模式,整合红色文化、古色文化、休闲农业、高山观光等资源,着力打造红军标语特色小镇。同时,依托土楼公司,策划推出能将四个片区旅游资源串点连线的旅游线路,带动片区共同发展。

  项目联建是该镇推动乡村联合振兴的重要手段。为形成你追我赶的发展氛围,湖坑镇在各片区之间、片区内部引入“竞争性”资源分配机制,在综合考量群众基础、项目效益、项目轻重缓急等因素基础上,集中优势资源,加快项目落地,并实行“每个项目一个工作班子、一张作战图、一个挂钩领导”,推动项目实现早竣工早投产。在此基础上,推动民生联办、涵养乡风,各片区充分挖掘古色、绿色、红色等文化资源,进一步整合客家家训馆、红色小延安、红军标语展示馆等载体,实现文化资源传承利用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乡风文明示范村,同时建立重大民生事项共商决策机制,积极倡导民生项目共建共享,促进和谐共处。

(文章来源:闽西日报)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