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数字经济下的“国”“私”博弈

  作为“国之重器”的国资央企,在风头正劲的数字经济领域进一步发力。7月23日,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翁杰明在第二届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论坛上表示,近年来,国资央企发力数字经济成效已初步显现。下一步,国资委将指导国资央企强化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加强数字关键技术攻关,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

  央企持续加码数字经济,会不会挤压民企的市场空间?专家分析认为,国企和民企既是竞争关系,又是合作关系。在投入大、见效慢的领域里,央企的进入可以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在合作中,民企可以更好地分享国企带给社会经济的红利,民企也能推动国企进一步增强活力。

  央企加码

  在7月23日的论坛上,主办方以视频形式发布了十项国有企业近期取得的典型数字技术成果,包括航天科工的高宽带模块化数字荧光示波器、中国船舶的凌久通用图形处理器GP201、中国电科的自主亿门级FPGA或8英寸硅基光电子成套工艺等各行业最新成果。最新成果的面世,将相关行业的发展带上了新的台阶。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国资委已将加快数字化转型列入科技创新头号工程,通过实施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推动国有企业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构筑了5G、北斗导航系统等一批世界级数字基础设施,填补了智能交换芯片、通用图形处理器等一批短板空白,建设了南网智瞰、中电互联等一批高水平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了无人车、无人船、无人机等一批智能产品,培育了智慧能源、智能建造等一批引领性新模式新业态,为数字中国增添了成色亮色,贡献了“国之重器”的力量。

  此外,论坛上揭牌成立了由国机集团牵头22家中央企业和有关单位共同组建的中央企业智能制造协同创新平台。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平台将逐步汇聚和整合产学研用多方优势资源,协力推进数字创新发展。

  挂图作战

  数字经济是科技创新的成果之一。事实上,近年来,我国一直发力用科技创新推动数字化转型,提出了一系列推动国有企业创新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战略。

  2021年,国资委提出把科技创新作为“头号任务”,把中央企业坚决打造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把科技创新重大项目突破列入央企业绩考核范围,把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大部分投入到科技创新方面,支持中央企业牵头组建“体系化、任务型”的创新联合体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同年4月,又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工作的通知》,明确把构建高效运行的科研体系、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促进技术要素市场体系建设和包容审慎监管新产业新业态作为全面创新改革的重点任务。

  “下一步,国务院国资委将指导国资央企推进重点领域数字化升级,赋能传统产业,布局新兴产业,强化融通发展。提高数字服务保障能力,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提升全员数字素养与技能,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在数字中国建设中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翁杰明表示。

  国资央企如何更精准发力数字经济?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教授建议,“可以从产业的数字化、数字的产业化、资产(资源)的数字化、治理的数字化四方面进行”。北京社科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智能社会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王鹏则认为,可以从内部管理改善、人才引进、和新兴科技公司合作等方面着手。

  挤压还是共赢

  国资央企发力数字经济,会否挤压民企、私企的市场生存空间?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院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杨开忠认为不然,“在发展数字经济时,国企和民企既是竞争关系,又是合作关系,但从动态全局来看,国企和民企是互补、协同共进的。”

  “与民企不同,国有企业的目标不单是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还有开拓战略新兴产业前沿边界、支撑引领经济战略前进方向、给社会经济带来红利的使命和责任。在投入大、见效慢的领域里,央企的进入可以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而民企、私企则更多的是面向市场经营。”杨开忠向北京商报记者解释说,“国企和民企可以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合作发展新兴产业,在合作中,民企可以更好地分享国企带给社会经济的红利,国企也能进一步增强活力。”

  北京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赖阳同样表示,数字化是所有产业发展的趋势,也是各个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行数字化发展,不是个体之事,而是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发展本身一定是开放、资源共享的,合作共赢效率最高。国企与民企无论是战略合作还是技术合作、资本性合作、项目合作,都能取得比单一主题作战更大的成效。”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