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财经分析】AI赋能加速新药研发 业内称仍需寻求差异化竞争优势

  随着创新药行业不断发展,AI赋能制药的大趋势逐渐凸显。业内人士指出,新药研发周期长、投入大、风险成本高,一直是行业难以攻克的痛点。随着AI技术的发展,这一现状有望得到改善。据悉,AI技术可以通过数据交叉比对、加速筛选、从头生成等方式,提升生物制药领域的效率、安全性等指标。

  AI制药行业迎来高速发展

  近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药企看到这一趋势,逐渐放开和AI公司的合作。比如,今年初赛诺菲与Exscientia达成合作,将合作开发多达15种肿瘤和免疫学领域的候选药物,交易金额高达52亿美元。Exscientia于去年登陆纳斯达克,此前已经与罗氏、施贵宝等制药公司达成合作;早在2016年,辉瑞与IBM宣布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使用IBM Watson进行药物发现,以加速其免疫肿瘤学研究;国内头部药企中,复星医药今年初也与AI制药公司英矽智能达成战略合作,将针对四个指定靶点以AI驱动药物研发,并共同开发合作英矽智能的QPCTL项目,项目首付款高达1300万美元,刷新了业内记录。

  在国内,尽管部分观点认为当前医药行业仍处资本寒冬,AI制药企业近年也达成多笔融资。2021年,AI制药领域全年共披露了超60起投融资事件(含IPO),累计融资超40亿美元。今年7月,AI Biotech费米子科技获超亿元B轮融资;今年3月,科辉智药生物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宣布完成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Pre A+轮融资;同时,AI制药公司予路乾行近日也宣布已于今年5月完成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杭州十棱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此外,互联网大厂也下场加入赛道,如腾讯、百度成立AI制药公司云深智药和百图生科,华为给药物研发算法工程师开出超百万年薪。

  行业迎来发展,与政策利好也有一定相关性。今年1月,工信部等九部门联合工信部联合印发了《“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提出了未来5年的发展目标和15年远景目标,《规划》中指出要“坚持创新引领”,对医药工业创新研发的进一步转型要求。要从过去的Me too、Fast follow式创新向First in class和best in class式创新转变,AI等技术的赋能十分重要。

  自建管线模式更具吸引力

  不过,尽管故事很有想象空间,但国内外仍然没有一家AI biotech企业产品获批上市,国内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产品也在少数。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这一市场仍引发困惑。

  据悉,目前行业企业商业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软件销售/CRO,二是自建管线进行独立新药研发。

  一位行业投研人士指出,AI制药企业本身与药厂的界限相对模糊,潜在的竞争关系可能使得AI制药企业面临发展困境;此外,由于该行业与创新药行业紧密相关,在创新药泡沫逐渐刺破的当下,AI制药也会或多或少收到影响

  该人士补充,由于CRO普遍利润较低,“一个项目平均200万元”,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自建管线,即AI biotech模式。他指出,无论如何,对于新药研发企业来说,寻求到最合适的产品和商业模式尤为重要。

  对此,费米子科技创始人兼CEO邓代国指出,AI对于药物研发而言只是一种工具,对于AI+新药公司而言,最大的挑战不在于使用了何种技术,而是在于管线的差异化设计,在于管线是否有足够的商业竞争力和商业价值。

  基于此,费米子将药物研发重心放在了CNS领域。在他看来,相较于其他疾病领域,CNS领域现有疗法有限而且存在巨大未满足的临床需求,以公司管线FZ002所对应的慢性疼痛治疗药物为例,它是全球六大药物种类之一,目前市场前景广阔,“相较于传统阿片类止痛药,以及布洛芬等非甾体类抗炎药,FZ002在组织上主要分布在外周神经,可提高药物安全性,同时具备超高的亚型选择性,能减少脱靶带来的副作用。”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