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六位绩优基金经理看后市:市场或维持震荡 看好新能源、半导体、军工等

  上半年A股一度表现低迷,但自4月底以来,随着稳增长政策密集落地,国内经济进入复苏轨道,在新能源等景气赛道带领下,A股走出了一波独立行情。近期,地产、金融板块出现拉升,市场震荡行情轮动加快。接下来,A股的反弹行情能否延续?市场风格会如何演绎?有哪些潜在行业有望接棒成为新的市场主线?

  中国基金报记者就此专访了6位绩优基金经理,他们是招商基金投资管理一部副总监李崟,博时基金权益投资四部投资总监助理兼基金经理肖瑞瑾,景顺长城基金总经理助理、股票投资部总经理余广,平安基金权益投资中心投资执行总经理神爱前,中欧基金基金经理刘伟伟和农银新能源混合基金经理邢军亮。大多数受访者认为,下半年市场可能维持震荡局面,相对看好新能源、智能汽车、半导体、军工、消费、医疗服务等板块。

  成长、价值或交替表现

  中国基金报:在5、6月的市场反弹中,新能源车、光伏等高景气成长股成为反弹先锋,而近期地产、金融板块又出现拉升,市场震荡行情轮动加快,接下来市场风格会如何演绎?是“成长风”还是“价值风”?

  神爱前:真正决定中长期风格的是产业趋势、业绩周期、估值体系这些基本面的比较结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地产下行压力依旧存在,疫情影响还持续存在,经济还处于弱复苏阶段,一些产业创新成为经济中最大的结构亮点。从估值来看,对应未来一年的估值大部分还处于合理状态,市场整体的风格还是会偏成长。

  李崟:预计下半年随着各项宏观政策逐渐落地,经济将从底部开始恢复。随着疫情防控更加精准,与疫情相关行业陆续走出低谷,整体的市场表现有机会回暖向上,可能以价值风格为主。

  余广:价值、成长之间的风格切换往往是两边涨跌、估值变化到了极致的状态,如今年初风格转换到低估值的金融、地产等板块,是因为之前一年多持续下跌,造成一个极致的与成长股之间的差距,才出现了明显的切换。目前来看,两者估值差距没有到极致的状态,不太可能出现风格切换。今年市场的特征就是波动,没有单边方向,这与外部环境的疲软、动荡有很大关系。

  邢军亮:首先,经历5、6月风格的极致演绎后,以新能源车、光伏等为代表的成长,以及受益疫后复苏的消费,拥挤度均显著回升,因此,短期面临震荡调整压力。市场由于缺乏鲜明主线,进入到各风格、各行业乃至行业内部轮动加快的状态。

  展望后市,在不确定性较大的市场环境中,盈利、景气仍是最重要的标杆。不管是之前疫情后大幅上涨的科技、消费,还是近期出现反弹的地产、金融,背后的逻辑仍是基于其景气改善预期。新能源车、光伏等成长赛道景气确定性最强,市场风格将向成长倾斜。

  肖瑞瑾:目前宏观经济周期处于恢复周期,同时市场流动性较为宽松,因此,短期市场将延续成长风格。从更长周期看,当下价值风格的消费、医药处于阶段性重要底部,长期看价值风格也将获得修复。

  美联储加息对A股影响

  已大幅减弱

  中国基金报:美联储继续加息75基点,全球央行也在上演加息潮。公开市场操作更为灵活后,中国未来货币政策将是何走势?后续联储加息是否会影响中国A股市场?

  神爱前:年初至今的货币政策仍然是适度偏松的,这实际上是贯彻了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两会对货币政策的定调。目前我国处于经济冲击后的复苏早期,经济数据还没有显著改善,央行货币政策预计仍将“以我为主”。下半年,我国经济步入复苏通道,企业盈利将主导市场走势,美联储加息对风险偏好的影响就会弱化。总体而言,美联储加息对A股市场的影响已经大幅减弱。

  李崟:经历四五月疫情反复之后,整体的货币政策是比较宽松的,进入七月份,处于货币政策放松之后的观察期,边际上更宽松的可能性并不大。海外尤其美国的加息,还是在预期范围内。尽管国内货币政策有很强的独立性,但我们也必须要关注海外主要经济体的加息节奏可能带来的冲击。

  邢军亮:整体来看,国内货币政策仍将维持宽松。一方面,国内通胀相对可控,政策缺乏收紧的基础;另一方面,海外经济逐渐显露出疲态,市场对于美联储加息预期最强的时候已过去,7月27日再次大幅加息75个基点后美债利率不升反降,中美利差收窄,对国内货币宽松的制约也在减少。随着中美经济基本面、政策的持续错位,美联储加息对A股市场的影响明显减弱。

  肖瑞瑾:中国货币政策将继续“以我为主”,保持较为宽松的局面,中美两国处于不同经济周期,因此,货币政策并不同步,美联储后续加息对A股市场影响有限。

  市场可能维持震荡

  中国基金报:近期市场在快速反弹之后呈现出一定的震荡波动。展望后市,下半年A股行情会如何演绎?

  神爱前:下半年市场可能将维持震荡局面,目前系统风险因素较小,经济、流动性也不太支持系统性上涨,指数层面可能将温和震荡,一些结构性机会预计表现较好。从节奏变化来讲,美国加息缩表的压力阶段可能逐步过去,而市场一致预期的中报风险在七八月份披露完毕,不确定风险进一步减少,下半年市场系统风险较小,而市场情绪与风险偏好可能逐步提升,仍是可以积极做多结构性机会的市场阶段。

  李崟:整体市场经历近三个月的反弹之后,应该说进入到机构分化比较明显的一个位置。目前成长股的估值在历史分位上处于比较高的位置,很多价值类公司的估值水平则处在比较低的分位,随着经济逐渐复苏,我们更倾向于认为价值风格的相对表现会更好。

  邢军亮:近期震荡中,市场对行情持续性的担忧有所升温,但我认为当前市场不存在系统性风险,下半年仍有望持续底部抬升。下半年中国经济企稳、成本压力边际改善、企业盈利修复,叠加“宽货币”继续、“稳增长”政策持续落地、微观流动性逐步回归“增量流入”,因此,整体可以相对乐观些。不过,出现趋势性大牛市的可能性也不大。首先,海外仍面临较大不确定性,联储加息周期、地缘政治风险仍将压制全球风险资产的表现。其次,经济整体仍是弱复苏,上市公司盈利有望改善但幅度有限,更多体现在结构性亮点。第三,货币政策并非“大水漫灌”,股市较难出现整体估值泡沫化。

  肖瑞瑾:下半年A股将继续呈现结构性、阶段性的行情走势,具备良好基本面前景的行业将获得投资者青睐。

  余广:从市场环境来看,国内经济平稳复苏,虽然可能受到疫情扰动,但相对而言国内经济目前是底部区域,向上走的趋势比较明显。房地产数据比较差,环比来看有所改善,但改善的力度还不够。新基建预期在下半年发力会多。下半年国内财政政策会逐步落地,国内经济将呈现底部爬升的状态。短期来看,市场表现还不错,保持一定活跃度,有热点。从估值角度,目前估值还是比较合理。

  刘伟伟:预计下半年宏观经济有望逐渐回升,上市企业盈利水平可能呈现整体回升趋势。下半年货币政策将会维持较为宽松状态,这有利于整体市场估值的扩张。随着海外经济逐步进入衰退阶段,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边际也可能出现相应放松。整体而言,我们对下半年市场审慎乐观,还需注意疫情风险。

  密切关注中报集中披露季

  坚持长期主义

  中国基金报:为应对市场波动,接下来会采取怎样的投资策略?

  神爱前:我们仍将坚持业绩估值等基本因素,不参与市场博弈。当前市场经过一段时间反弹,一些成长板块涨幅不小,有一定调整压力,不排除市场可能出现一些小波动、小切换。但当前系统风险较小,由于市场交易因素导致的调整,通常良性可控,可以利用市场的波动积极介入一些看好的方向。

  李崟:在投资策略上,因为马上要进入中报集中的披露季,我们会加强对中报期间整体表现比较好的行业和公司的深度研究,考虑对经营上相对表现较好的行业和公司争取多布局一些。

  邢军亮:投资策略不会有太多调整,我们会依旧坚守需求确定性最强的新能源方向,操作上也会根据产业趋势做持仓结构优化。

  肖瑞瑾:我们将继续采取长期投资主义,布局长期看好的新能源、智能汽车、半导体和军工行业,同时关注消费、医疗服务行业的投资机会。

  刘伟伟:我们会密切跟踪行业数据,如果面临一些可能影响中期行业发展逻辑的因素,也会考虑通过仓位调整等方法来规避回撤。如果判断短期风险对行业中长期发展逻辑不会造成任何影响,也会坚定持有或增加对板块的投资。

  我们也会关注整体组合估值水平。如果持仓的公司估值水平出现泡沫,则会及时调整,争取使组合估值水平处在相对合理的状态。

  看好新能源、智能汽车、

  半导体、军工、消费、医疗服务等

  中国基金报:从中长期角度,你相对看好哪些板块或行业?

  神爱前:我们相对看好以下方向:第一,汽车智能化产业链。汽车智能化、轻量化等创新正在步入加速周期,消费体验感上升,新品牌为打造知名度愿意积极拥抱创新,很多相关的创新零部件正进入渗透率快速上升周期。同时,政策对汽车消费支持力度加大,行业有望在下半年迎来需求拐点与成本拐点,长短周期发生共振。

  第二,海洋风电。海洋风电逐步进入平价周期,沿海各地积极规划海风建设,未来三五年将开启一个非常好的业绩增长周期,下半年预计逐渐步入招标高峰期,目前估值性价比较高。

  第三,光伏与储能产业链。硅料产能在下半年将得到释放,减轻上游供给瓶颈压制,海外需求高涨,国内地站也有望加速,下游需求有望超预期。新的电池片技术创新有望在下半年落地,提高产业链盈利水平。

  第四,疫情修复产业链。疫情防控逐步正常化,疫情影响逐步消退的预期可能兑现,免税、啤酒、餐饮产业链在疫后业务弹性较大,同时具有自身的产业逻辑,存在一定修复空间。

  李崟:我们比较关注能源上游相关行业,如煤炭、原油、天然气等,这些行业正处于高盈利、高分红、高现金流、高股息率叠加低估值的情形。我们认为,这一次能源通胀,主要还是供给端的瓶颈所导致的,而供给的改善还需要时间。

  邢军亮:一是高端制造方向。“碳中和”势在必行,能源行业是突破口。从能源变革角度来看,风光是未来电力生产侧主力军,逐步迈向存量替代阶段;电网侧方面,碳中和转型支撑,助力能源结构转型;用电侧方面,车辆全面电动化,推进“碳中和”。

  二是科技补短板方向,包括元器件和半导体设备国产化机会、高端制造领域技术升级机会以及数字信息创新机会。

  肖瑞瑾:中长期看好新能源、智能汽车、半导体、军工、消费、医疗服务行业。

  余广:从长期趋势来看,中国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一方面,未来中国人口红利虽并不明显,但工程师红利会非常明显。例如,今年中国有1000万大学生毕业,其他国家都没有这么大的体量,在某些需要高端人才的行业,中国的优势非常明显。另一方面,中国人口体量大,人的需求存在分层,一些小众的消费在中国也可以做到很大的体量,这些小众需求也形成了比较大的投资机会。

  下半年,短期来看,市场表现保持一定活跃度,有不少热点。长期比较看好成长股的表现,主线还是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

  新能源长期机遇明显

  不必执着于短期交易博弈

  中国基金报:目前新能源板块成为反弹急先锋,如何看这一赛道的短、中、长期投资价值?

  李崟:我们对新能源板块中长期发展相对乐观。由于这些行业的股票前期涨幅比较大,因此,需要仔细甄别具体的细分行业。有些行业未来扩产比较多,竞争格局有恶化的可能,叠加估值比较高,未来投资风险可能比较大。有一些竞争格局比较好、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我们认为还有机会。

  神爱前:以汽车智能化、能源非石化为核心的产业创新仍在蓬勃发展,渗透率提升还有很大空间,技术升级仍在不断迭代,产业链不断延伸,供应链快速演变,即使有一天产业增速放缓,但整个产业蛋糕日益壮大,内部的竞争力变化与利润分配变化,仍能提供个股阿尔法机会,更何况未来几年这些产业创新相关方向仍能维持可观的增速。良好的实业发展与创新为投资提供了广泛的机会,不必执着于短期的交易博弈。

  余广:高景气行业保持较好态势。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的景气度下半年比上半年要好,这不仅是长期趋势的表现,与短期爆发性需求也有关系,如欧洲的能源危机。下半年进入旺季,这些板块景气度的确定性比较强。

  需要关注的是,无论是光伏还是新能源汽车,之前产业利润主要被上游瓜分,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赚钱的主要是锂矿公司,光伏产业链中有70%的利润被硅料赚取。明年锂、硅产能释放比较多,可以预期,无论锂矿还是硅料价格下降会比较多,再加上电解液、钴、镍材料价格都在下降,这一部分利润回到电池和整车,所以,这方面的机会是比较大的。

  邢军亮:从中期来看,新能源板块的电动车、风光储需求确定性强,伴随上游供应瓶颈的解除,产业链相关优质企业有望迎来市占率与盈利能力双重提升;从长期来看,新能源板块作为国内产业升级、弯道超车的重点方向,以及维护能源安全“底线思维”的重中之重,是未来数年市场最核心的配置方向。

  肖瑞瑾:新能源板块长期投资价值确定,中期仍有较多结构性投资机会,短期尽管涨幅较大,但仍有一定空间。

  刘伟伟:1~4月份的下跌可能更多受俄乌冲突、疫情等外部因素影响,行业本身的基本面依然处于较好状态。俄乌冲突使欧洲对光伏需求出现爆发性增长,今年整体行业的需求也超预期。新能源汽车虽然在4~5月受到疫情冲击,但从5月开始产销量数据仍超预期,再加上各级政府出台了支持政策,下半年新能源汽车有望热销。因此,无论是长期还是中短期,我们都看好新能源板块。

  后续关注经济复苏进程

  中国基金报:接下来需要关注的主要风险点有哪些?你会密切关注哪些数据?

  李崟:国内而言,比较关注整体经济恢复的情况,特别是在总量当中一些结构性变化,如投资、消费、进出口各项数据是如何演变的,对我们的经济影响的正向或者负向的影响有多大。海外比较关注的是连续加息对美国等国家的需求端影响有多大、会不会进入衰退期。

  神爱前:目前影响市场潜在的风险还是经济复苏的节奏和进程,以及由此衍生的风险。国内消费、房地产发展均没有回到疫情前的正常水平,上下游产业链的复苏还比较缓慢,生产主体的信心还没有完全恢复,一些细分领域可能还处于风险暴露期。

  数据方面,主要还是关注月度经济数据中的社零、房地产投资、制造业投资等核心数据,以及高频中的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开工率、去库速度等。

  邢军亮:风险点主要包括海外超预期的通胀以及货币紧缩力度、全球经济快速衰退、国内疫情持续扰动、地产下行压力等。数据上,海外主要关注美国通胀相关的CPI、PCE,包括高频的大宗品价格,基本面相关的就业、消费、地产销售数据以及美联储表态等。

  肖瑞瑾:风险点主要是美国宏观经济衰退,以及国内货币政策转型。密切关注美国季度GDP和核心通胀数据。

  余广:风险方面,主要是疫情扰动,好的方面是国内对于疫情防控有好的经验。下半年会比较关注中美关系对经济的影响,目前来看偏正面更多。

  刘伟伟:投资成长板块,最大的风险之一就是预期过高。例如,我们认为新能源、军工行业可能处在高速发展阶段,但它们也会面临外部环境约束,像今年上海的疫情就对新能源汽车造成短暂的较大冲击。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