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地基金公司大调查:是否正遭遇基金赎回潮?
财联社(深圳,记者 沈述红)讯,从大涨到大跌,从大手笔分红到2亿元自购,基金在“韭零后”的密切关注下频登热搜。时至今日,关于基金赎回潮、抛售潮的讨论已不绝于耳。因基金赎回导致基金重仓股下跌的讨论也渐次增多,认为市场正处于“净值下跌-基金赎回-基金经理被动卖出-净值下跌”的负反馈机制之下。
对此,财联社记者向北上广深四地多家公募基金经理、市场人士,以及基金代销渠道方面求证得知,目前的确有部分基金出现净赎回,但不至于引发赎回潮。“说‘赎回潮’过于耸人听闻。”有基金公司人士指出,近期市场跌急了,公司旗下产品的投资者赎回的反而少了。
“但若市场继续快速下跌,情况可能就不一样了。”
买入与赎回是任何市场环境下,投资者都可能有的选择,大跌之下,更不可避免。哪些产品遭遇赎回较多?各家基金面对的是千人千面的客户群体,财联社记者调查来看,一类是前期获益较丰厚的基金,有投资者会在下跌时选择锁定收益;还有一类是百亿级爆款新基金,这类基金往往吸引了大量新投资者,在下跌时选择快速赎回。
又有哪类基金产品在大跌之后反而成为基民的选择?成为资金净流入的力量?调查来看,前部分低估值、风格较为均衡的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开始受到投资者欢迎,甚至有产品出现了净申购。每一波调整后,都有急于入场操底的基金,这也是部分基金产品出现了净流入的一个原因。
有头部公募机构人士全面观察了自家产品在春节前后的资金整体流向,“结果出乎意料。”他表示,节后两周左右,公司全渠道各品类资金净流入均大于节前。
对于基金赎回被迫引发基金抛售潮,进而导致股价大跌的说法,有基金公司予以了否认,并认为当前市场中机构资金占比提升速度很快,大多数机构投资者资金规模上升幅度较大。在此背景下,叠加投资者的投资范围相对较窄,一旦形成一致预期会导致下跌速度很快。
在行业人士看,基金投资者的决策在非极端情况下并不是一致的。简单来说,可分为盈利者和亏损者,赚钱的更愿意兑现盈利,而亏钱的不愿意卖出基金兑现亏损,他们会继续持并希望反弹。这样不同的投资者心态,也使得基金的赎回很难达到一致的赎回高潮。
“赎回潮”未现,仅部分基金净赎回
随着净值下跌,市场关于基金赎回潮的讨论开始增多。财联社记者从多家公募基金公司以及基金渠道了解到,目前的确有部分基金出现净赎回,但不至于引发赎回潮。
从可查的184只场内权益类基金的资金流入与流出情况看,春节以来,135只基金出现了份额不等的净赎回,赎回排名前十的基金最新规模均高于百亿,如谢治宇、朱少醒、王宗合、董承非、周克平管理的场内基金都在其列,仅49只资金净流入。
“不过,这仅仅是基金场内份额的变动。由于场内资金流动性比较大,受市场情绪影响更甚,加之场外份额暂不知晓,尚无法对这些基金的规模做全面准确的判断”。华南一家基金公司人士指出。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