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光伏产业中报透视:产业链冷热不均 工信部要求“促进削峰填谷”

  连日来密集出炉的半年报,非常直观地把光伏行业上下游景气度的冷热不均显现出来。

  8月24日晚间,硅料龙头合盛硅业(603260.SH)披露2022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30亿元,同比增长67.87%;实现归母净利润35.45亿元,同比增长48.68%,净利润率达到27.27%;随后,8月25日晚间,光伏电池组件龙头晶澳科技(002459.SZ)与天合光能(688599.SH)双双发布半年报,净利润率分别为5.98%和3.55%。下游组件厂商的净利润率不及硅料企业的零头,且晶澳科技与天合光能都是已经完成一体化布局的龙头企业,业务中已经包括电池片、硅片等上游环节,此前公布半年报的组件企业亿晶光电净利润率不到百分之一。

  “硅料方面,预计在签订9月长单签订前,硅料价格仍将高位运行;硅片方面,短期预计上游环节的价格趋势仍较强势;电池片方面,市场上行动力不足,下行也无明显利空;组件方面,短期内光伏组件价格料维稳为主,如果四季度硅料价格回落,终端需求有修复的可能。”隆众资讯光伏分析师方文正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在光伏产业链上游企业持续强势的背景下,已经有上游硅料企业向下游拓展并打起了价格战。上周,通威股份以1.942元/瓦预中标华润电力3GW组件集采,其报价相比亿晶与隆基报价低5分多钱,这引发了一批组件龙头企业的股价下跌。“光伏组件本身在产业链内的议价能力就比较弱,通威入场会加剧组件竞争格局。”江苏某光伏企业的中层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在8月24日挂网了《关于促进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的通知》,其中有“促进削峰填谷和产业链稳定”的表述。

  产业链寒热不均

  光伏产业链从上游到中游分为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四大环节,下游为光伏发电站。在光伏产业链的几个环节中,硅料企业日子最为滋润,硅片企业也较为强势,电池片企业相对较好,而组件的日子最为难过。最下游光伏电站的半年报数据依然可观,但由于组件价格已经超过光伏电站的盈利线,光伏电站的新增建设已经受到影响。

  8月24日晚间,硅料龙头合盛硅业披露2022年半年报,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30亿元,同比增长67.87%;实现归母净利润35.45亿元,同比增长48.68%,净利润率达到27.27%。而这还不是硅料龙头中净利润率最高的,此前发布中报的多晶硅企业大全能源在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63.4亿元,同比增长262.16%;实现归母净利润95.25亿元,同比增长340.81%,净利润率达到58.29%。硅料龙头通威股份的半年报显示,其光伏业务的营业收入为446.51亿元,而营业利润为198.54亿元,毛利达到44.47%。

  硅片企业的日子比不上硅料滋润,但也业绩不俗。硅片龙头TCL中环(002129.SZ)的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16.98亿元,同比增长79.65%;实现归母净利润29.17亿元,同比增长92.10%,净利润率达到9.20%。

  而光伏电站的业绩表现倒是不俗。主营为光伏发电的太阳能(000591.SZ)8月25日晚间发布半年度业绩报告称,2022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约35.36亿元,同比增加4.9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7.79亿元,同比减少5.14%,净利润率为22.03%仍处高位,但收入增长的同时净利润已经下滑。

  太阳能半年报中,有一段对行业情况的描述可以展现出光伏各环节的情况:“硅料环节,2022年硅料有效产能相对需求仍旧偏紧,多晶硅料的价格冲破300元/kg,持续了今年以来的上涨态势;硅片环节,产能加速扩张,毛利率或有所下降,182/210大尺寸硅片成为主流;电池环节,企业盈利水平逐步修复,N型电池加速产业化进程,TOPCon产能逐步落地并获得下游中标合同;组件环节,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龙头竞争力不断加强;电站项目上半年国内累计招标达到约93.2GW,但由于组件价格较高实际供货较少。”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光伏电站运营利润处于较好水平,但多位业内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指出,终端光伏电站的建设速度已受到影响。“当组件价格涨到1.9元/瓦的时候,已达到公司投资决策的临界点,这时光伏电站的开工积极性就会大大降低。当组件价格涨到2元/瓦以上,业内大部分企业已充分感受到压力,开始纠结是否按期开工,年初的项目建设进度计划已受到很大影响。”某新能源投资企业的投资总监表示,“如果投资收益低于最低门槛,企业大概率会放缓建设节奏,择机再开工,因为要考虑项目的经济效益。”

  一体化趋势愈发明显

  在光伏产业链上游企业持续强势的背景下,光伏行业的一体化趋势愈发明显。

  隆基绿能、晶澳科技、天合光能等组件巨头此前均已经向上游布局到硅片甚至硅料的环节,从而在组件行业中凭借成本优势不断攻城掠地取得市场份额。而硅料龙头通威股份近日的举动,则让组件企业更为紧张。

  8月17日,华润电力公示第五批光伏项目光伏组件设备集中采购中标候选人,第一中标候选人居然是通威太阳能(合肥)有限公司,投标价格为58.27亿元,这被市场认为是其将切入组件赛道的信号。根据随后发布的“第五批光伏项目光伏组件设备集中采购中标结果公告”,通威太阳能中标单价折合1.942元/瓦。而在本次集采中,其余两家入围的候选人投标单价均高于通威股份,其中第二中标候选人为亿晶光电,投标单价为1.995元/瓦;第三中标候选人为隆基绿能,投标单价为2.020元/瓦。通威的报价,比亿晶光电每瓦低了五分钱,比隆基绿能低了八分钱。

  受以上事件影响,8月19日,A股光伏板块发生巨震,组件厂商股价跌幅靠前。其中,组件龙头天合光能盘中最大跌幅超16%,市值较前一日蒸发270亿;隆基绿能当日盘中最大跌幅超8%;晶澳科技盘中触及跌停。

  8月22日开盘后,组件厂商股价持续承压。“通威出来做组件,大家都比较怕。光伏组件本身在产业链内的议价能力就比较弱,通威入场会加剧组件竞争格局。”上述江苏某光伏企业的中层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实际上,即便没有通威股份的向下游拓展,组件企业向上游拓展也早已成为趋势,并且是目前组件龙头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法宝。

  天合光能2022年6月17日晚间公告称,拟在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设年产30万吨工业硅、年产15万吨高纯多晶硅、年产35GW单晶硅、年产10GW切片、年产10GW电池、年产10GW组件以及15GW组件辅材生产线。七个单体项目计划于2022年正式开工建设,预计到2025年底全部建成。

  值得注意的是,光伏产业链的不均衡情况已经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8月24日发布的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日前下发了《关于促进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各地方部门要围绕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科学规划和管理本地区光伏产业发展,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全国光伏市场建设。

  《通知》称,近期,光伏行业出现阶段性供需错配、部分供应链价格剧烈震荡等情况,个别环节出现囤积居奇等苗头,有的地方出现割裂市场、区域封闭等问题,亟需深化行业管理,引导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创新。

  因此,《通知》要求,各地要统筹发展和安全,根据产业链各环节发展特点合理引导上下游建设扩张节奏,优化产业区域布局,避免产业趋同、恶性竞争和市场垄断。通知还表示,为促进削峰填谷和产业链稳定,将鼓励有关企业及公共交易机构等合理开展多晶硅及电池等物料储备,严禁囤积居奇。《通知》还强调,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强化跨部门联合执法,严厉打击光伏行业领域哄抬价格、垄断、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违规行为。通知称,相关企业要增强责任意识,合理确定生产目标和价格指标。坚持实事求是,不夸大事实、不跟风炒作,共同营造和谐共生、产业共赢的光伏产业新发展格局。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