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东方证券加速转型 基金投顾业务扩张明显



  8月31日,东方证券(600958.SH)召开2022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公司董事长金文忠表示“公司的发展愿景是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投资银行,将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索一条具有东方特色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主要包括以下五点:第一,抓住主业,稳步提升资产管理、财富管理、投资银行等主要业务的规模排名以及主要财务指标的排名;第二,以ROE为导向,提升公司的经营业绩;第三,经营管理规范,集中体现在公司治理和合规风控上,要走在上市公司的前列;第四,高效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建立良好的企业社会形象;第五,通过业绩表现与投资者交流,提升公司的市场认可度,努力提升公司的市值。”

  东方证券总裁鲁伟铭介绍,下半年东方证券将做好配股募集资金的投入使用;支持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推动财富管理业务的转型发展;增加FICC(固定收益、外汇及大宗商品业务的统称)和金融衍生品业务的规模;推动公司轻重资产业务协同发展。

  配股资金已投入近半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上半年东方证券完成A+H配股发行,募集资金达127亿元,截至6月末已投入募集资金57.87亿元,即将接近募集资金的一半。其中,募集资金拟投方向为四个,分别是销售交易业务、投行业务、财富管理与证券金融业务、补充营运资金。目前投入最多的项目为销售交易,投入已达31.2亿元,即将达成承诺投入资金总额上限(38亿元)。补充营运资金投入9.67亿元,也即将达成该项目的承诺投入资金总额上限(10亿元)。财富管理与证券金融业务截至期末已投入17亿元,较上限60亿元还有一定差距。但与此同时,投行业务暂未得到任何募集资金的投入。

  对此,东方证券总裁鲁伟铭回应称,“本次募集资金中不超过38亿元用于增加销售交易业务资金投入,主要用于固定收益类自营投资业务投入,并在金融衍生品业务和权益类投资等领域扩大投资范围,丰富投资策略。公司将结合业务发展需求、围绕提升ROE和核心竞争力的中心理念,不断推进募集资金的使用,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

  而销售交易业务的投入增加背后是东方证券自营投资业务转型发展战略。近年来龙头券商抢滩自营转型,东方证券正是其中之一。其较早开始围绕“去方向、降波动”,推进FICC、衍生品、量化、做市等为代表的销售交易转型。

  鲁伟铭提到,公司持续继续推进固定收益向FICC拓展。业务体系和产业链已经不断成熟,自营业务的规模和业绩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爱债东方品牌具有强大的行业影响力。公司积极更新做市业务报价策略、稳居行业前列;加速推进代客业务,获批首批商品互换业务的一级交易商资格。同时,公司积极把握衍生品业务发展的机遇,持续优化资源配置,加强集团协同,打造东方金衍的业务品牌。

  财富管理转型成效扩大

  作为“大资管”、财富管理核心标的,在上述行情冲击下,东方证券财富管理业务转型成效仍逆势显现,其中尤其是基金投顾业务的扩张受到市场关注。数据显示,目前东方证券基金投顾已累计服务客户(签约)超15万户,业务规模达到140亿元。

  东方证券副总裁徐海宁就基金投顾业务的推进提到,“从本质上来说,基金投顾是买方中介定位,是财富管理未来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业务形态。为此公司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站在客户的需求角度构建新型商业模式。”

  据其介绍,这一新型商业模式有四个方面的突破。“一是增量思维,即相较卖方财富管理的路径依赖,买方中介的定位将不仅仅是聚焦在东方证券原有的存量零售客群中,而是聚焦在中国居民这一全景式的零售市场,并逐步推广到包括企业在内的机构客户。二是,专业化基金投顾强调‘三分投七分顾’,即重点落在资产管理能力上,着力打造专业化的服务能力,聚焦客户目标收益、资金属性和风险偏好等需求。三是体系化,即将基金投顾业务融入公司各个相关的职能部门中,建立架构和规程,建立公司级的投资委员会。四是平台化及金融科技的使用。”

  “目前,公司在策略输出的商业模式、系统对接、策略定制和客户服务持续服务等方面已经形成了较为标准化的流程,正持续推进与多家机构下一步的合作谈判,通过发挥核心的投研中台的作用,公司将吸纳更多的优秀团队和各类的投顾人才,并为其提供强大的投研产品以及售后支持。”徐海宁提到。

  更进一步,就财富管理转型方面,徐海宁表示,未来东方证券将坚持增量思维,继续财富管理深化转型发展,具体而言,“(将)与优秀管理人加深合作,发挥主动管理、封闭式权益产品为主的结构优势,优化产品考核与激励机制,形成业务发展长效机制;围绕‘上海深度,全国广度’,提高公募基金投顾业务签约规模,积极探索平台合作新模式,形成行业领先模式;以产品配置和机构理财为突破点,开拓机构理财市场,形成品牌化、体系化、模式化发展,成为新的收入利润增长极;完善高净值客户专业配置服务体系,推动业务规模化;以外资公募业务为入口,加快与优秀外资投行的多业务联动,拓展国际业务”。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