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破除地方保护 ,畅通国内大循环

  2018~2020年间国内城市间贸易存在明显的省际边界效应,跨越省界会显著降低城市间双边运输流量,表明国内贸易存在显著的省域市场分割。

  2018~2020年间我国国内市场存在显著的区域市场分割现象,且区域市场分割状况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地方保护是造成区域市场分割的重要原因,需要引起注意并运用政策加以应对。

  省域市场分割现象明显

  打破国内区域市场分割、培育更为一体化的国内市场,是畅通国内大循环以充分发挥我国大国规模优势,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但我国广袤的国土之内各个区域之间的商品流通,不仅受到自然地理因素的天然阻隔,更受到体制与人为因素的阻碍。

  我们采用了2018~2020年间覆盖全国20%左右的长途货运业务、180多万辆公路货运卡车的记录数据,运用经典的引力模型,在严格控制相关变量的基础上,考察了跨越省界是否会非自然地导致货物流量降低,据此估计出省际边界效应的大小和省域之间区域市场分割程度。

  研究发现,2018~2020年间国内城市间贸易存在明显的省际边界效应,跨越省界会显著降低城市间双边运输流量,表明国内贸易存在显著的省域市场分割。在考虑不同替代弹性等设定下,2018~2020年间我国省级行政边界上关税等价的省际边界效应的估计值在3.8%~19.6%之间:给定各类引力模型条件,两个城市之间的双边贸易如果跨过一道省界,相当于多被征收了3.8%~19.6%的税收。同时,国内大区(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华东地区、华中地区、华南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等七个大区)之间、大区内部各省之间也存在明显的边界效应,说明区域市场分割不仅出现在省域之间,也存在于更大的区域范围内,表明我国区域市场分割现象在地区分布上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可以改善的空间很大。

  运用季度层面加总数据,我们进一步发现省际边界效应在2018~2020年总体存在上升趋势,其关税等价值由2018年一季度的不到12%上升到2020年四季度的近20%。这表明我国区域市场分割现象不仅在空间分布上较为广泛,在时间存续上也较为严峻。为避免这一情形进一步恶化,对其展开研究非常必要。

  地方保护主义是重要原因之一

  与地方保护相关的制度因素在区域市场分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方面,省份间的共同的主政官员调动可以降低省份之间的边界效应。地方官员竞争的锦标赛机制关注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对排名,与其他省份的竞争关系会加剧地方政府自我保护的动机,进而产生区域市场分割。而两地之间如果发生了主政官员的调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由于官员激励所导致的地方保护需求,进而降低两地的市场分割程度。我们同时发现,相邻省份个数更多的省份表现出更强的省际边界效应,这一结果也与上述地方保护的逻辑一致。

  另一方面,市场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省份之间的市场分割现象越不明显。边界效应的强弱与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化程度呈现负相关,且收入水平和产业结构的差距更小的省份之间也具有更低的边界效应。市场经济机制下的经济发展仍是缓解区域市场分割的主要路径。

  值得指出的一点是,2020年第一季度,也就是国内新冠肺炎疫情最为严重的时期,省际贸易壁垒明显下降。这种下降的背后,可能有几个方面的因素:首先,疫情期间全国一盘棋,各地区抗疫物资的运输很大程度上由中央统筹;其次,这段时间地方政府的工作重点在于抗击疫情,而非本地区的经济增长,这会降低由经济增长和晋升激励造成的地方保护主义动机;此外,疫情期间多数地区的经济活动和货运量明显下降,货运中生活必需品占比上升,而此类商品可能较少受到地区贸易壁垒的影响。疫情期间地区间产品市场整合程度的提高,也为我国畅通国内大循环,构建国内大市场的发展方向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启示,即要积极发挥中央政府在新发展格局中的统筹协调作用,合理抑制地方政府追求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地方保护主义动机。

  政策建议

  第一,强化顶层制度设计,降低顶层协调成本,弱化地方政府竞争带来的负外部性,从根本上充分挖掘各地区的潜在比较优势,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相互协调、优势互补的地区间经济格局,实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第二,继续大力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引导地方政府因地制宜,推出适应性疫情防控政策,避免出现层层加码的过度防疫封锁政策。疫情防控背景下各地区不得不执行短暂区域静默、区域管控等政策,可能在客观上造成一种被动式的地方保护与区域性分割。上一级政府部门要对整体区域采取统筹措施,避免短期问题长期化、被动现象主动化。

  (作者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助理教授)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