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花百万买理财产品,老人亏了18万起诉银行,投资就要稳赚不赔?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十大典型案例中的一个:一位62岁的老人王某在银行买理财产品,一共申购了100万元的某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产品,可是,他却在2年多的时间里亏了18万,随后将银行告上法院。经过法院两次审理决定,因银行的工作人员,高估该老人承受风险的能力,老人自身也存在盲信银行工作人员,缺乏风险意识的行为,最终银行判赔7万块。

据悉,62岁的王某曾在工商银行(601398.SH)某支行申购100万元某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产品与70万元某基金产品,相关申购合同中标明理财产品为工行代销。其中,基金产品的风险级别高于王某的风险承受能力,在申购时,王某同步签署了电子风险揭示书。不过,王某最终仅赎回约80万元,遂将银行告上法庭。

值得注意的是,王某在诉讼请求中表示,想要在银行购买年利率6.1%的理财产品,但工行工作人员陈某告知该理财产品已经售罄,并向其推荐了另一款理财产品,保证产品年利率不低于6%,多了还可以再分红,且属于低风险理财,但必须购买100万,而且是封闭型基金,期间为一年,不能随时支取。不过,陈某没有按照银监会的标准以及风险揭示书中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对原告进行风险评估,而是直接代其进行操作,评估为合格投资者,可以购买该产品。

如今的我们在为工作奔波,父母已下岗退休,但如今我们奔波的影子又何尝不是当初父母的影子。父母老了下岗了,但还是想为子女存上一些钱,让子女生活的更好一些,不过这也致使了社会上很多针对老人的投资产品。但是投资有风险,入门需谨慎。无论是在社会混迹多年,具有丰富阅历的老人,还是急于通过投资,改变生活境况的年轻人,都应该知道,在收益和风险成正比的情况下进行投资,最重要的是,要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否则认栽的只能是自己。对此,你认为呢?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