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上海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土壤污染防治专委会成立

  10月12日,在上海建工宝山南大土壤修复工厂,上海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土壤污染防治专委会正式揭牌成立。该专委会由土壤修复领域的专业机构组成,旨在提升上海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科学化、智能化、精细化、精准化管理水平,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上海的“南北转型”战略高质量助力。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罗海林,上海建工集团副总裁周军,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骆永明,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生态环境处处长任菊萍,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国家环境保护城市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工程技术中心主任黄沈发等出席会议。罗海林、周军共同为土壤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揭牌。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当选为主任单位。

  周军在致辞中说,上海建工作为主任单位,将充分发挥专委会平台作用,以推动环保产业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为主线,联合行业协会和专业化骨干企业等多方面力量,努力打造本市土壤污染防治的信息共享平台、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平台、管理决策支撑与培训平台,不断提升上海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管理水平。

  据悉,上海建工主动对接、积极服务区域转型发展,在2020年6月,与宝山南大开发公司共同成立了南大土壤修复工厂,并由旗下环境科技公司承担工厂设计规划、建设运维等服务工作。打造这座修复工厂,是上海建工对“环境修复+”创新理念的有效践行。自2020年建成以来,南大土壤修复工厂已累计处理近3万方污染土壤,帮助6个南大地块修复项目顺利验收。把周边分散广、工期紧、体量不大的地块内的污染土壤集中式处理,是南大土壤修复工厂的一大优势特色。厂区内设有土壤淋洗、异位热脱附、高级氧化还原等专业大型修复设备,并配备可持续修复实验室,具备淋洗100-150m?/d,氧化400-800m?/d,热脱附50-100m?/d的核心技术处理能力。目前,工厂污染土壤年处理能力可达15-20万方,待第二阶段建设完成后将实现总计45-60万方的异位污染土壤最大年处理能力。

  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上海建工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裁王磊表示,近几年来,我国土壤修复市场空间在不断增长。巨大的市场空间,也使从事土壤修复的企业数量逐年增长。虽然目前土壤修复领域的竞争尚处于发展期,但公司希望凭借资金和科研技术上的优势,并与集团其他板块联动,打造“土壤修复+地下空间开发”与“土壤修复+集约化智能化管控”综合管理新模式。

  与此同时,王磊指出,环境科技公司自主研发了全过程智慧管理平台系统,以便更好地开展运维服务。这个系统可以形象地展示土壤和地下水修复信息,自动化数据分析、信息化协同共享全部得以实现,污染地块管理水平被极大地提高。“环境修复+集约化智能化管控”新模式的有效推行,对提升修复效率、降低修复成本具有巨大推动作用。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