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政治局会议强调提振市场信心 新十条落地股债汇齐升丨一周热点回顾

  政治局会议定调明年经济工作

  中央政治局12月6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3年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明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要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

  会议指出,明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

  【点评】本次会议指明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对推动二十大后开局之年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会议提出要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强调扩大内需,表明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进一步优化,消费将有较大发挥的空间,释放出提振市场信心的积极信号。分析认为,后续或将有更多实质性措施出台,引领中国经济重回复苏轨道。

  优化疫情防控“新十条”出台

  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主要内容包括:

  按楼栋、单元、楼层、住户划定高风险区。连续5天没有新增感染者的高风险区,要及时解封;

  不得采取各种形式的临时封控;

  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根据防疫工作需要,可开展抗原检测;

  不再对跨地区流动人员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不再开展落地检;

  除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托幼机构、中小学等特殊场所外,不要求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查验健康码;

  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收治;

  各地药店要正常运营,不得随意关停。不得限制群众线上线下购买退热、止咳、抗病毒、治感冒等非处方药物。

  二十条发布后,各大平台机票、火车票搜索量猛增,A股旅游、酒店餐饮等板块大幅走高;同时,口罩、抗原试剂、抗感冒药品等防疫物品需求也快速放量。

  【点评】继二十条优化措施之后,“新十条”进一步明确了科学精准防疫的新方向。“新十条”在一些关键问题上有了突破性探索,比如无症状和轻症可居家隔离、取消落地检、保障居民购药需求等,这些举措将极大便利人们的生活,畅通经济社会循环,提振市场信心。

  当然,随着防疫政策的调整,我们难免将迎来一个感染人数上升甚至激增的阶段,这也将给医疗系统带来新的挑战。在这一阶段,我们一方面要克服对病毒的恐惧,另一方面也要坚持做好自我防护;同时提升老年人疫苗接种率、补充医疗资源储备也非常重要。

  11月进出口同比微增0.1%,多地组团出海抢单

  海关总署12月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中国进出口总值3.7万亿元,同比增长0.1%。其中,出口2.1万亿元,同比增长0.9%;进口1.6万亿元,下降1.1%。

  按美元计价,11月进出口总值5223.4亿美元,同比下降9.5%。其中,出口2960.9亿美元,同比下降8.7%;进口2262.5亿美元,同比下降10.6%。

  今年前11个月,中国进出口总值38.34万亿元,同比增长8.6%,增速比前10个月下滑0.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1.84万亿元,增长11.9%;进口16.5万亿元,增长4.6%;贸易顺差5.34万亿元,扩大42.8%。

  【点评】受外需走弱和疫情反弹影响,四季度以来中国外贸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导致11月进出口数据超预期下滑。不过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不断优化,供应链产业链将明显畅通,再加上稳增长政策效果陆续见效,预计12月外贸数据将有所回暖。本周,浙江、江苏、广东、四川、福建等多地政府也行动起来,组团出海抢订单,全力以赴稳住外贸基本盘。

  11月CPI回“1时代”

  国家统计局12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受国内疫情、季节性因素及去年同期对比基数走高等共同影响,11月CPI同比上涨1.6%,涨幅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同比涨幅回落较多,主要是去年同期对比基数走高影响。其中,食品价格上涨3.7%,涨幅比上月回落3.3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68个百分点。

  11月份,受煤炭、石油、有色金属等行业价格上涨影响,PPI环比微涨;受去年同期对比基数较高影响,同比下降1.3%,降幅与上月相同。生产资料价格下降2.3%,降幅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2.0%,涨幅回落0.2个百分点。

  【点评】从数据上看,目前中国整体物价水平处于低位,CPI同比涨幅回落,重回“1”时代;PPI同比连续两个月负增长,且未来一段时间可能仍将在负区间运行。在这样的情况下,宏观政策有条件“以我为主”,货币、财政政策都具备在稳增长方向适度发力的空间。

  人民币对美元重回“6时代”

  本周,人民币对美元延续反弹态势,12月5日,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双双突破“7”心理关口。

  在美国持续加息影响下,今年以来截至11月末,人民币对美元贬值累计超过10%,为2015年以来最大贬值幅度。不过上周开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所回升,从上周一的7.25左右,至上周五的7.0380,当周累计升值1.75%,创“8·11”汇改以来的最大单周涨幅。

  【点评】本轮人民币升值有两大因素,一是在美联储12月放缓加息步伐预期下,美元指数疲软,人民币汇率压力降低。二是国内疫情防控持续优化、房地产支持政策接连出台,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给予人民币汇率支持,使得股债汇齐升。专家认为,上述因素促使人民币汇率逐渐回稳,这一轮人民币贬值有望结束,不过,国际收支顺差支撑减弱、美欧经济差扩大等,可能仍对人民币有阶段性压力。

  ChatGPT带动AIGC再次火热

  本周,聊天机器人模型ChatGPT风靡全网。

  ChatGPT由人工智能公司OpenAI于11月30日发布。ChatGPT能够自动生成代码、回答连续问题、承认自己的错误、质疑不正确的假设,甚至拒绝不合理的需求。特斯拉CEO马斯克用过ChatGPT直呼:“我们离强大到危险的AI不远了”。

  12月5日,OpenAI 创始人兼CEO Sam Altman在社交媒体上宣布,ChatGPT上线短短五天,用户已经突破了100万。

  【点评】与我们印象中那些笨拙的对话机器人不同,ChatGPT不仅能吟诗作赋,还能修改代码,大大超出人们想象。

  市场则再次聚集AIGC(人工智能自动生成内容)。今年以来,AIGC技术由于实现了实质性突破而飞速发展,前有AI绘画凭借一键生成的“傻瓜式”操作引发热议,后有ChatGPT横空出世。目前资本已蜂拥而至,不过AIGC关键技术仍不够成熟,距离大规模商业化落地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西方对俄海运出口石油限价生效

  当地时间12月5日开始,欧盟对俄海运出口原油实施限价正式生效。七国集团与澳大利亚也将一同开始实施对俄海运出口原油的限价。

  七国集团和澳大利亚2日宣布对俄海运出口原油设置每桶60美元的价格上限。同一天,欧盟各成员国也达成协议,对俄海运出口原油设置每桶60美元的价格上限,附带调节机制,使价格上限比市场价低5%。

  当地时间12月9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向媒体表示,俄罗斯将不向对其实施限价的国家出口石油,近期他将签署法令,对西方国家的限价令作出回应。

  【点评】这一限制措施看似严厉,但实际上目前俄罗斯原油价格普遍低于60美元,因此影响并不大。

  此前市场认为,这一制裁措施可能导致国际原油市场供应短缺,进而推高油价。但出乎意料的是,限价措施落地后,国际油价连日大跌,美油已经逼近70美元关口,或许表明国际原油需求仍然疲软,利空因素仍然强大。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