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绽放新光彩 艺术新赋能

  冬日暖阳,紫荆花迎风摇曳。遂溪县螺岗小镇内人声鼎沸,一场关于美术与文学的文艺活动在此举行。12月11日下午,在螺岗小镇古色古香的会堂里,遂溪县委宣传部、县文广旅体局、县文联、县文化馆等单位相关负责人与20多位本土文艺工作者代表齐聚一堂,以“绽放新光彩艺术新赋能”为主题共同探讨遂溪县文艺发展之路。活动邀请中国当代著名画家、中国重彩油画奠基人周昌新与国家一级作家洪三泰分享经验。

  打造包容的学术氛围

  “艺术需要包容的学术氛围,要支持不同年轻人的发展想法,打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分享会上,周昌新发表自己对于艺术发展的见解,艺术发展不能固步自封,年轻新潮的想法应该得到适当的发展空间,这样才能营造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氛围。

  周昌新表示,创作者首先应该坚持自己的信念,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在他看来,不是所有坚持都是正确的,也不是公认的作画方式就适合自己,只有经过无数次试验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艺术发展道路向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的是忘我的努力和坚持不懈的付出。

  此外,周昌新认为要带动遂溪美术发展,就需要将本土人才资源汇聚起来,深入扎根红土地,通过画作展现出遂溪红土地文化风采。他建议成立“红土画派”,与1988年洪三泰建立的“红土诗社”相互呼应,打造遂溪县又一美术文艺品牌,让遂溪走向全世界。

  就如何借助当地特色文化资源,打造具有红土特色的文化艺术品牌,进一步提升遂溪文化影响力和传播力等话题,遂溪多位本土艺术家打开话匣子,畅谈发展蓝图,小小会堂里擦出的思想火花热烈绽放。

  活动现场,遂溪县第一中学高二美术生陈冠宇的画作得到周昌新指导,他说:“我对周院长的分享印象深刻,刷新了我对艺术的认知,非常幸运能够受到周院长的指点。”

  红土地是艺术灵感来源

  遂溪有一条作家村——芳流墩,总人口不足200人的村子有24人走上文学创作道路,这在遂溪是家喻户晓的事情。正如村名“芳流墩”,从这条村里走出去的文人,芳华永绽,艺术长流。

  从村子里走出去的作家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洪三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作家洪江,还有洪三川、洪三河两位省级作家及8位市级作家。洪三泰的文学梦起源于家门口的荔枝树。小时候在树上搭个小板凳,平时他带着弟弟妹妹就在上边吟诗,并给它取名“绿色吟诗台”。这小小吟诗台,见证了他写诗、写散文的历程,也见证了他在文学道路上渐行渐远。一批又一批文人艺术家从遂溪走出来,又回馈家乡,让文艺气息在遂溪红土地上厚植下去,培育新的文化发展风口。

  “遂溪的土壤可以培养出艺术家,这里的环境具有文艺的气息。”说起自己的艺术之路,周昌新忍不住分享自己的童年经历。小学在遂溪读书的时候,因为调皮经常逃学出去外边捉鸟,因此他有了比别人更多亲近大自然的机会,也经历了现在小孩子所没法经历的童年乐趣,这些经历也给自己之后的艺术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周昌新是中国重彩油画奠基人、中国厚彩瓷创始人,他的油画、厚彩瓷既来自现场创作,也源自他对当地自然物象的主管性色彩表现。而在遂溪的童年经历,让他对自然风景有自己的一番体悟与表达方式。

  “文化,需要呵护、继承、发展和弘扬。希望遂溪县广大文艺工作者能着力于促进先进文化、乡村文化的繁荣,着力于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多出精品力作。也希望遂溪文化发展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守正创新,与时俱进,不断取得丰硕成果,为建设文化大县、文化强县展示文艺事业新气象,谱写文艺事业新篇章。为加快推动与市区同城化发展,全力建设市域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贡献遂溪文化力量。”遂溪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闽英说。

  陈海兰王思婷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