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就2022年11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回答媒体关注问题

  11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后,我们陆续收到媒体关注问题,现回答如下:

  1.11月主要指标增速有所回落,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评价11月份?

  答:11月份,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外需收缩进一步显现,国内疫情大面积反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加大,对经济运行制约明显。面对新情况新挑战,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切实抓好疫情防控优化政策和稳经济各项政策举措落实,国民经济总体上保持恢复态势,市场价格涨势平稳,新动能持续成长,民生保障有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一是工农业稳定增长。各方面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全年粮食实现增产丰收。全年粮食产量13731亿斤,比上年增长0.5%,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为稳定市场价格、有效保障民生提供有力支撑。工业生产受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11月增速有所放缓,但从累计看,保持基本稳定。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比1—10月份略有回落。

  二是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各方面持续加大稳投资力度,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投资增长总体稳定。1—11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5.3%。大项目投资较快增长。1—11月份,全国亿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同比增长11.9%,比全部投资高6.6个百分点。

  三是市场价格总体稳定。在全球粮食和能源价格大幅上涨、输入性通胀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各地区各部门压实“米袋子”“菜篮子”责任制,完善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调控机制,市场保供稳价扎实有效,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6%,涨幅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其中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上涨0.6%,涨幅与上月持平。我国价格形势保持平稳,与欧美等主要经济体7%以上的高通胀形成了鲜明对比,实属不易。

  四是高水平开放继续显效。在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全球贸易动能转弱背景下,我国积极扩大开放,外贸发展韧性彰显。1—11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8.6%,其中出口增长11.9%。贸易结构持续优化。1—11月份,一般贸易进出口额占进出口总额比重为63.8%,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市场多元化发展态势良好。1—11月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同比增长20.4%。

  五是新动能积蓄增强。新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产业升级发展持续,新动能继续壮大。高技术产业发展态势较好。1—11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4.2个百分点;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10.7%、13.5%。智能绿色产品增长较快。1—11月份,充电桩、风力发电机组、民用无人机、光纤产量同比分别增长92.7%、39.0%、30.4%、21.0%。

  六是民生保障不断加强。各方面持续加强基本民生保障,强化重点产品生产供应,加强能源保供,积极满足群众生活需要。基本生活消费品产销稳定增长。1—11月份,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2.6%;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饮料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8.5%、5.3%。能源生产持续增加。1—11月份,原煤、原油、天然气产量同比分别增长9.7%、3.0%、6.4%,有效保障生产和居民生活用能。

  总的看,11月份我国经济顶住疫情反弹等多重压力,总体上保持恢复态势。但国际环境复杂演变,世界经济继续走弱,国内疫情反弹影响加大,市场需求不足,经济恢复动能减弱。下阶段,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扎实落实稳经济各项政策措施,着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着力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2.今年以来,各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投资增长,从前11个月情况看,稳投资政策效果如何?当前,国内外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下阶段投资持续增长态势能否保持?

  答: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加力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高效发挥有效投资重要项目协调机制作用,用足用好专项债和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稳投资政策持续发力,投资增长总体平稳。1—11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3%。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制造业投资较快增长。各地区加强制造业补链强链,积极推进新能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有力支撑制造业投资增长。1—11月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3%,快于全部投资4.0个百分点。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加大设备更新改造,也带动制造业投资增长。1—11月份,装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9.4%,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9.1%,均保持较快增长。

  二是基础设施投资增长加快。地方专项债发行使用加快,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资金有效投放,交通、水利、能源、物流、农业农村等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基础设施投资加快增长。1—11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9%,比1—10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自5月份以来已连续7个月加快。

  三是高技术产业投资快速增长。经济转型升级持续推进,高技术产业发展向好,相关投资不断壮大。1—11月份,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9.9%,快于全部投资14.6个百分点。其中,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28.3%、28.2%;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研发设计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6.1%、21.2%。高技术产业投资快速增长,有利于优化供给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发展。

  四是民生领域投资增势良好。党中央高度关注民生发展,各地区各部门积极增加民生投入,为满足居民公共服务需要提供有效保障。1—11月份,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9.6%、11.6%;社会领域投资增长12.5%,其中教育、卫生投资分别增长7.5%、29.3%,均明显快于全部投资。

  下阶段,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经济仍面临下行压力,投资增长存在制约,但我国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发展空间广阔,投资潜力巨大,随着稳投资政策持续落地见效,重大项目加快建设,设备更新改造加快落地,投资有望保持持续增长。从先行指标看,1—11月份,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20.3%,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3.11月份工业生产增速出现回落,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评价11月份工业生产情况?对下阶段工业生产走势,如何看?

  答: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比上月回落2.8个百分点。工业生产下滑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国内疫情反弹、工业生产循环受到冲击的原因,也有世界经济收缩放缓、出口下滑拖累的影响,还有企业产销衔接不畅、经营困难增多的因素。但从1—11月份看,工业生产保持总体稳定,升级发展态势持续,新动能继续成长。从未来发展看,我国工业成长空间依然广阔,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政策作用下,工业经济将继续平稳增长。

  一是从累计看,工业生产总体稳定。工业累计增速保持平稳。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比1—10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多数行业和地区工业保持增长。1—11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28个行业保持增长,占68.3%;31个省(区、市)中,25个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保持增长,占80.6%。

  二是从结构看,工业转型升级态势持续。尽管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调整,脱钩断链压力加大,但我国创新发展不断加强,工业制造业升级发展持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较快。1—11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4.2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势较好。1—11月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2.4个百分点。工业新动能持续成长。1—11月份,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2.2%、16.8%。

  三是从前景看,工业发展空间广阔。我国工业发展基础雄厚,拥有最完整的产业体系,产业配套能力强,规模优势明显,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有利于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不断拓展市场。从需求看,我国拥有全球最具成长性的内需市场,超大市场空间广阔,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将释放巨大发展潜力。在全球能源利用加快转型的背景下,我国积极推进绿色能源产品使用,加大市场培育,效果不断显现。1—11月份,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00.5%、44.1%。

  这些情况说明,尽管受短期因素影响,工业生产形有波动,但势仍平稳。下阶段,随着优化疫情防控措施显效,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落实落细,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交通能源等要素保障继续加强,工业生产将逐步恢复,企业经营预期改善,工业经济有望稳定发展。

  4.11月CPI同比涨幅回落,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看待当前的价格形势?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仍在高位运行的背景下,我国CPI未来走势会如何?

  答:11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继续保持温和上涨态势,CPI同比上涨1.6%,涨幅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环比由上月上涨0.1%转为下降0.2%。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6%,涨幅与上月持平。

  CPI涨幅回落,主要是由于食品价格涨幅回落的影响。11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3.7%,涨幅比上月回落3.3个百分点,其中猪肉和鲜菜价格回落尤为明显,拉低CPI涨幅。一是猪肉供给增加影响显现。临近年底生猪出栏节奏加快,加之中央储备猪肉投放调节效应继续显现,市场压栏惜售情况有所缓解,带动猪肉价格回落。11月份,猪肉价格同比上涨34.4%,涨幅比上月回落17.4个百分点;环比连续上涨7个月后转为下降0.7%。二是鲜菜供应较为充足。天气条件较好,对鲜菜生长较为有利,鲜菜供给增加,拉低鲜菜价格。11月份,鲜菜价格同比下降21.2%,降幅比上月扩大13.1个百分点;环比下降8.3%,扩大3.8个百分点。从非食品价格看,保持基本稳定。11月份,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涨幅与上月持平。

  从下阶段情况看,近期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涨幅虽有所回落,但总体上仍处于高位,对国内价格的输入性影响犹存;国内经济逐步恢复,市场需求扩大,加之元旦、春节“两节”临近,猪肉、鲜菜、鲜果价格可能出现季节性上涨,会一定程度加大价格上涨压力。尽管存在一定压力,但我国市场供给能力强大,保供稳价措施有力,物价有望继续保持总体稳定。一是全年粮食实现丰收。各地区各部门压紧压实粮食生产责任,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全年粮食实现增产丰收,粮食库存较为充裕,有利于保障粮食价格稳定。11月份,CPI中粮食价格同比上涨3.0%,涨幅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二是猪肉价格不具有大幅上涨基础。尽管随着生猪生产周期性变化,猪肉价格进入上行阶段,但生猪产能总体稳定,处于正常合理区间,市场调控有力有效,猪肉价格有望保持平稳。前三季度,全国生猪出栏同比增长5.8%;三季度末,生猪存栏同比增长1.4%。从近期情况看,市场价格反弹,养殖户预期看好,生猪存栏继续增加,有利于保持价格平稳。三是工业和服务业市场供给充足。我国产业体系完整,工业生产能力较强,服务供给持续恢复,有利于保障价格稳定。11月份,扣除能源的工业消费品价格涨幅较低,其中衣着、家用器具价格分别上涨0.5%、0.1%,通信工具价格同比持平。服务价格涨幅处于低位。11月份,服务价格同比上涨0.5%,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其中医疗服务价格上涨0.6%,通信服务价格下降0.4%。四是保供稳价成效将持续显现。今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国际输入性通胀压力较大,我国积极做好能源资源生产供应保障,促进了国内物价稳定。11月份,CPI中能源价格同比上涨5.6%,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还要看到,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我国没有采取“大水漫灌”的强刺激政策,也有利于保障市场价格平稳。

  5.11月全国多地疫情频发多发,对就业的影响如何?青年人就业压力是否进一步增大?如何评价11月份就业情况?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未来就业形势会怎样?

  答:11月份,受疫情大面积反弹、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影响,就业压力有所上升,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7%,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其中,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0%,上升0.5个百分点,这部分群体主要以农民工为主,多从事建筑、批发零售等行业,就业稳定性相对较差,容易受到疫情等短期因素影响。

  今年以来,受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疫情新发多发等因素影响,二季度前期经济有所下滑,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上升至6.1%,但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加快落地,就业形势总体改善,三季度城镇失业率总体比二季度下降,进入四季度失业率虽有所上升,但保持基本稳定。从11月份情况看,在就业优先政策措施作用下,尤其是针对大学生等重点群体加大帮扶力度,青年人失业率连续下降。11月份,16—24岁劳动力城镇调查失业率为17.1%,比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

  从下阶段情况看,就业形势逐步改善,保持总体稳定仍具有较多有利条件。一是经济逐步恢复带动增强。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随着疫情防控优化政策和稳经济各项举措进一步落实,我国经济逐步恢复,将带动就业需求扩大,增加就业岗位。二是服务业改善有利于就业扩大。疫情防控优化调整措施逐步落实,有利于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恢复,交通物流、居民出行逐步增加,将带动住宿、餐饮、旅游等服务业恢复。服务业就业容量大,随着接触型聚集型服务业恢复改善,将有利于吸纳劳动力就业。三是稳就业政策持续发力。各地区各部门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深入实施减负稳岗扩就业措施,积极拓展就业空间,加大重点群体就业帮扶,也为就业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但也要看到,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矛盾依然存在,要继续落实落细稳经济各项政策和疫情防控优化调整措施,推动经济持续恢复,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做好重点行业和群体稳岗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帮扶,促进就业市场供需有效衔接,促进就业形势稳定。

(文章来源:国家统计局)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