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保本理财产品退出是什么原因?银行理财该会如何改变?

保本理财产品退出是什么原因?银行理财该会如何改变?来银行理财产品,图的就是一个放心;但随着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已明确了即将打破银行理财刚性兑付。对于银行理财的这一改变,消费者还需要时间去适应;那么究竟保本理财产品退出是什么原因银行理财该会如何改变

保本理财产品退出是什么原因?银行理财该会如何改变?1

事实上,去年11月,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已明确了即将打破银行理财刚性兑付。经过多方走访和梳理,有不少人发现,对于银行理财的这一改变,消费者还需要时间去适应。各商业银行对于在售的理财产品类型,已经开始作出调整。其中,结构性存款迅速增长,目前来看,填补了保本型理财产品退出留下的空白。但业内专家表示,结构性存款仍有风险,监管机构或将根据其特点出台相应的监管措施。

消费者亟待培育

在投资者看来,理财产品无非就是一个定期的存款。其实,在不少消费者的印象里,银行理财产品保本是“天经地义”的。在不少银行提供的在售理财产品清单上,“理财非存款、产品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的提醒也同时出现在清单上。

据发现,有些银行目前在售的理财产品中,只有3类保本理财产品。而其他的十几种产品均属于净值型理财产品。

在资管新规落地之前,还有一段过渡期留给银行业与消费者。因此,保本理财产品在现阶段尚未正式退出舞台。不过,各家银行也开始为适应新规做准备。和上述股份制银行相同,不少银行都已经减少了保本类理财产品的数量。

据最新数据显示,2月新发行的保证收益类理财产品为967款,保本浮动类理财产品2525款,非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6853款。非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发行数量达到了六成以上。

面临即将到来的变局,消费者必须学会辨别理财陷阱,提高甄别银行理财产品的能力。“315”前夕,央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撰文向消费者介绍辨别理财产品等金融类广告的技巧:首先,要查看金融广告主是否取得相应的业务资质;其次,要关注广告是否对理财产品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责任标有“投资有风险”等合理提示或警示;再次,广告不能以任何方式对未来效果、收益作出保证性承诺;然后,要注意广告是否有夸大、虚假或者违规利用各类人士进行推荐、证明的成分;最后,要注意其是否有相关法律和主管部门明令禁止的违法活动。

结构性存款悄然流行

面对监管部门对保本理财的禁令,近期,结构性存款开始流行起来。部分商业银行推出的此类产品,很快成为了消费者的新宠。某业内人士透露,此类产品的预计年化一般稍高于4%,并在近期频繁售罄。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