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2018银行保本理财产品和刚性兑付为什么会被取消?

2018银行保本理财产品和刚性兑付为什么会被取消?2018年,去杠杆成为金融政策关注的重点,前几年在加杠杆的过程中,不少产品以保本理财和刚性兑付的形式产生,因此,在当前的去杠杆过程中,这些保本理财和刚性兑付产品自然在强化监管的氛围下首当其中。那么银行保本理财产品和刚性兑付为什么会被取消?

2018银行保本理财产品和刚性兑付为什么会被取消?1

所谓保本理财,或者更广泛意义上说的刚性兑付,指的是一款资产管理产品,不论其实际的投资业绩如何、底层资产实际的表现如何,发行该产品的金融机构均会实际上兑付给产品的投资人本金,以及承诺的、或者隐形承诺的水平的收益。

纵览当前中国资产管理各行业的法律法规,刚性兑付在现有的法律条文中并没有得到确定与支持。恰恰相反的是,《信托公司管理办法》第34条明确规定“信托公司不得承诺信托财产不受损失或保证最低收益”。那么,这种局部存在的刚性兑付的行业潜规则是如何形成?

1、早期个别案例的处置中具有隐性刚兑要求,由此逐步形成了路径依赖。如2004年某信托计划失败后,为了维护市场稳定,当时的监管部门就提出该信托产品到期时,信托公司应保证兑付投资者资金。之后也在处置其他类似案例时强调了类似精神,如某监管部门2008发布的关于加强信托公司房地产、证券业务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将信托项目按期兑付作为监管评价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这就慢慢导致一些资产管理机构将刚兑视为事实上的行业潜在规则,也可能会培养投资者认为一些资产管理产品具有刚性兑付的错误潜在认知。

2、金融机构维护牌照价值和自身声誉的需求。为维护机构牌照价值和自身声誉,有的金融机构在个别金融产品收益率达不到预期或出现投资亏损时,可能会权衡利弊进行刚性兑付,选择以自有资金或其他方式兜底垫付。

3、法律层面有待完善。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资产管理产品到期不能兑付时,各方需要承担的责任还需要进一步明确。例如,在金融机构角度,中国理财产品或资产管理产品出现不能如期兑付的情况,其所需要承担的责任还需要进一步厘清。

4、面向投资者的风险披露需要强化。相比风险责任清晰的市场,在面向投资者的风险披露较为含糊时,不易于培育风险自担的投资理念观念。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