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这两家投资公司举步维艰,就因为政府站错了队!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都说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但遗憾的是,人类却从来没有学会从已有的悲剧中汲取教训,而是不断重复一个又一个愚蠢的错误。早在古希腊时期,悲剧作家欧底庇德斯就说过:“神欲使之灭亡,必先使之疯狂。”千年之后的莎士比亚,也在名著《麦克白》中写道:“神要使一个人遭难,总是让他忘乎所以”。然而这样的悲剧却一再重复上演,这次的主角,是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

  作为瑞银集团的第一大股东,GIC于2017年5月开始,试图减持瑞银股票,出售规模达到16亿美元,减持后,GIC对瑞银集团的持股比例将从5.1%降至2.7%。参考过去十年有关GIC的媒体报道和新闻发布,这很可能是GIC首次主动公开一项蒙受亏损的投资。对于本次减持瑞银股票,GIC首席执行官林昭杰表示:“虽然瑞银的这笔投资亏损,但公司仍然决定减持股权,这是因为自投资瑞银以来,市场情况的基本面改变了,瑞银的战略和业务也出现变化。”

  面对如此令人震惊的消息,所有人的焦点都集中在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上,即GIC本次减持瑞银股票,到底亏损了多少钱?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GIC显得讳莫如深,即使媒体刨根问底不停追问,GIC也只是表示,不方便披露个别投资交易的细节。

  虽然GIC拒绝给出精确的数字,但这并不妨碍外界对其亏损做出初步估计。根据资料显示,GIC于2007年末宣布以110亿瑞士法郎(当时约140亿新元)投资瑞银,并于2010年转换成2亿3070万股,转换价相当于每股47.7瑞郎。在GIC宣布减持瑞银股票当天,瑞银股票的最后闭市价格16.61瑞郎,由此GIC这笔投资的亏损值便不难计算。根据路透社引述旗下刊物《国际金融评论》的报道,GIC在瑞银的投资面对超过40亿瑞郎(约40亿美元或56亿新元)的实现和未实现亏损。它指出,保守估算包括股权脱售所得款项、当初投资强制转换债券赚取的票息、持有股票获得的股息,以及在瑞银剩余的2.7%股权的价值。

  事实上,在2007年做出投资瑞银时,GIC显然没有预料到十年后会以这样一种惨淡的方式黯然离场。回过头看,当时的GIC多少透露出一份春风得意马蹄疾的骄傲神色。

  2007年底,金融危机的浪潮开始吞噬美国和西方世界,作为全球最大财富管理公司,瑞银集团因为次按危机,额外资产减值近100亿美元。为援救此次危机,瑞银着手引入GIC及中东投资者注资。关键时刻,GIC以救世主的身份出现,向瑞银注资97.4亿美元(约759亿港元),并借此持有瑞银9%的股权。如此大手笔的杰作,也是GIC历来对单一公司最大笔投资。

  对于此次投资,GIC时任副主席陈庆炎表示,“我们的投资组合是长期性的投资。我们投资瑞银是因为它有独特的长项。瑞银在全球财富管理方面做得很好。因此,我们很有信心这些投资会长期给我们带来很好的回报。”

  事后来看,当时市场可能仍然小觑了金融危机的巨大破坏力。尽管获得了GIC的输血注资,但瑞银的股价却依然没有止住下跌的趋势。令人意外的是,面对连年亏损和股价下跌,GIC却似乎失去了敏锐的嗅觉。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