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将当归等中药材列为产地加工品种
近日,甘肃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农业农村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省生态环境厅、省商务厅、省科学技术厅、省教育厅、省医疗保障局联合印发《甘肃省大宗地产中药材产地加工(趁鲜切制)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健全完善产地加工企业质量管理和追溯体系,形成风险管理、全程控制的全链条管理体系,并将该省有大规模种植和产地加工传统的当归、党参、黄芪、红芪、大黄、甘草、板蓝根等作为第一批产地加工品种。
《方案》指出,推进绿色标准化种植。深入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严格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使用,发展壮大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中药材种植绿色化、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水平,实现大宗地产中药材种植可持续发展。健全质量管理和标准体系,修订完善中药材产地加工质量标准和加工技术规范,开展大宗地产中药材质量评价和标准提升研究,鼓励生产企业研究制订高于国家标准的内控质量标准。
为规范大宗地产中药材产地加工管理,《方案》明确,产地加工应当有完整准确的批生产记录,且切制加工规程应当有传统经验或者研究验证数据支持。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对采购的产地加工药材承担质量管理责任,加强对产地加工企业的质量审核,切实做好产地加工药材质量评估和监测。产地加工产品应当具有全省统一的标识和规范的标签,标识应当是具有统一编号、具备防伪功能、支持扫码追溯的可视化“产地片专用标识”。
《方案》要求,建立质量追溯体系。地方政府统筹协调各部门组建一体化中药材质量追溯信息化体系,搭建产地加工药材追溯信息化数字融合平台,采集种子种苗来源、种植面积、农药使用记录、产量、销售数量等关键信息,为中药材种植、采收、加工等提供信息化服务,并与各地监管部门及相关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共享。
在科技研发和人才培养方面,《方案》提出,建立完善以产业创新发展为导向的科研机制,鼓励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校合作,提升甘肃省大宗地产中药材加工现代化水平。加强对分散种植户的教育引导和管理,强化中药材源头治理等。
(文章来源:甘肃省药品监督管理局)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