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宏观专题报告:疫情对中国出口结构的影响及其未来变化

  核心结论

  疫后中国出口驱动逻辑发生转变。1)疫后中国出口由海外供给短缺驱动转向海外生产生活需求驱动。疫后中国商品出口份额显著高于疫前,全球生产恢复对我国出口的拉动作用已于2021年3月见顶,各主要经济体供给能力已逐渐修复,我国出口强劲的原因或从供给替代等供给端逻辑转向需求端。2)2021Q2后驱动因素或由To C转向To B。从商品结构上看,疫后消费品出口的拉动作用最大,但21年Q2以来,重点出口商品中中间品整体表现更为强劲,驱动中国出口的因素或出现了To C向To B的转变。

  3)国别结构上看,美国与南亚东盟需求最强。全球贸易已于2020年下半年恢复至疫情前水平,而南亚东盟与美国的商品进口远高于全球总体水平,已超过其历史水平且仍在攀升。

  我国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特征。1)对美出口:疫后我国对美出口比例大幅提高,主要靠消费品拉动,近月出口美国消费品增速的进一步提高可能与格外强劲的圣诞消费品有关;2)对南亚东盟出口:中间品占比最高,且在疫后持续起着较高的拉动作用,目前印度、越南、马来西亚、泰国以及其它东南亚国家相继复工,其在生产修复过程中对我国中间品的依赖度提高;3)对欧盟出口:修复相对较慢,修复过程中消费品、中间品表现强劲,出口欧盟高增速或与欧洲疫情反复高度相关;4)对日韩出口:持续加速,由消费品拉动转为中间品拉动。中间品中化学工业制品的拉动作用最强,我们认为与日韩工业生产需求有关,而消费出口日韩的回落可能由日韩生产恢复、我国供给替代逻辑减弱导致。

  海外疫情反弹或暂时支撑中国出口份额,但全年来看出口增速将大幅放缓。当前我国出口主要由出口美国的消费品及出口南亚东盟及欧盟的中间品拉动。分别展望消费品及中间品出口的拉动因素:1)消费品:欧美疫情新一轮扩散的背景下,短期内中国消费品出口保持强劲,但疫情降温也将导致中国出口份额的回落。叠加圣诞订单这一季节性因素的消失,对中国消费品出口的需求或将放缓;2)中间品:海外生产修复推动中间品出口,南亚东盟产能的恢复可能会逐渐替代部分我国的中间品出口。

  风险提示:全球疫情超预期;各国财政政策超预期。

(文章来源:西部证券)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