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屠光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老题目”与“新课题”

  编者按2022年1月初,屠光绍在“2021沪上金融家”颁奖仪式上发表主旨演讲。他详细剖析了“国际板建设”的背景、意义和基础。

  屠光绍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这一国家战略重要的推动者、执行者和见证者之一,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理事。

  以下是演讲全文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首先我非常高兴又一次来到“沪上金融家”的颁奖现场。我讲的主题当然还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这是老题目,但是有新课题,特别是对上海“十四五”期间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

  现在大家非常关注关于上海资本市场国际板的建设。我今天从三个角度简单把我对国际板的认识和重要性,以及它的推进基础谈谈我的想法。

  第一、背景。我们知道这个背景现在在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其实这个大变局就是所谓的经济、金融的格局再调整。当然这个调整不是一天完成的,它是逐步调整的。这样一个调整的过程面临着全球经济和金融资源的再分配,或者说资源配置再调整。这个过程当中,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当然应该在全球的经济格局和金融体系里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国内的情况来看,背景就是新发展阶段,要树立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的核心就是“双循环”,“双循环”关键是实现国际循环和国内循环的促进,怎么促进,这是“十四五”期间重要的发展内容。国内循环没有问题,国际循环也有国际循环的规律和趋势,怎样把国际循环和国内循环很好的相互促进,从这个意义上讲,各种循环有一个要素:金融资源的要素。从国内发展的新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来讲,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上海的金融中心怎样更好在国际、国内循环的相互促进当中发挥作用。

  另外,我们现在面临一个很重要的背景,具体来看,从中央、总书记对于浦东30周年的讲话,去年中央发布的关于浦东建设社会主义引领区,其中都谈到和金融全球资源配置有关,比如专门谈到国际金融资产的交易平台,这是总书记讲话里面和中央文件都谈到了。国际资产交易平台怎么搭建,是什么功能,我相信主管部门和行业都在进行研究,但是请大家注意,这是国际资产交易平台,定位是什么?我认为实际上就两个基本特征:

  1。我们国内资产要更多调到全球去交易。为什么?大家知道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发展的趋势,中国不断推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进入高质量发展,当然中国的资产会越来越受到全球的关注,所以越来越多的投资人、投资机构参与中国的资产交易,这就是我们的国内资产更多的参与国际交易,在国际市场上发挥作用。

  2。国际资产交易另外一个核心内容就是国际的资产怎样到上海进行交易,这涉及到上海金融中心的功能,我们不光要为自身的金融资产、金融资源进行金融要素的流动,要配置,还要定价,这就是金融中心最重要的功能。国际资产交易平台包括国内资产面向全球,也有国际资产怎么能够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交易舞台上,在国际金融资产的交易平台上配置全球的金融资产,为全球的金融资源、金融资产去定价。我觉得这就是最大的背景。

  结合另外一个背景,前不久上海高金(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和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专门发布了年度报告,对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报告,其中有一个方面,我们认为需要继续加快推进,那就是国际化进程。所以我认为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十四五”期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非常重要的内容

  我一直讲,我们在双轨道上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加快推进:

  1。补短板,市场功能的深化,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在补短板方面,我认为要加快国际金融中心的进程,其中一个抓手就是国际板,国际板是境外的资产、境外的公司到上海来上市。

  2。抢新赛道,那就是绿色金融、金融科技、资产管理,这是新赛道。

  在两个赛道上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这样就能够真正把优势和功能不断提升。

  为什么说这是一个老题目,又是一个新课题?

  老题目,我们在十几年前,提出了国际板,但是因为各个方面的原因。我开个玩笑,那个时候只要一提国际板,市场就有人指责我,说你一提国际板,市场就下跌。我认为,从这个角度体现、反映了大家对于国际板的担忧,国际板上来,供给太大了,把我们的市场往下压。我相信各个方面的担心都有,包括其他各方面的原因,也包括监管能不能顺应风险的防范,这反映了很多实际问题。

  但这是新课题,我们经过了十几年的建设,无论是中国综合的经济实力还是中国金融体系自身的发展以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自身的基础,我相信这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十几年的发展,再加上“十四五”期间又面临重要的双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配置全球资源的任务,从这样一个大背景来看,在“十四五”期间,抓国际资产、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当中,把国际板作为重要的抓手和内容,这是背景。

  第二、意义。设立国际板的意义。我想它的意义有几个方面:

  1。服务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就是国际循环、国内循环的相互促进,金融资源也需要国际金融资源和国内金融资源的互动来配置,所以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抓手,如果我们把国际板加快推进,本身就使得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大幅提升,所以它是服务新发展格局。

  2。进一步深化和扩大开放。我们的开放是金融开放,走过了二三十年的进程,金融开放到这几年明显加快,我们过去从商品开放、要素开放、市场开放现在到制度开放,如果国际板的建设能够推进,恰恰体现了开放的扩大和深化,国际板建设很大的一块内容就是国际板吸引国际、境外的公司到上海来挂牌,这既体现了市场开放,为全球的金融资源,为境外的金融产品定价,当然需要在制度上进一步的强化,那就是制度开放。怎样和国际上市制度更好的进行互动,更好的融合,这就体现了开放、深化,制度的开放。

  3。它使得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功能的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目前没有一家境外的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如果逐步引进国际资源到上海证券交易所,这对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整个功能,配置金融资源的功能有很大的提升,也会带动上海城市功能。我们看到上海市政府颁布的“十四五”规划,作为双循环的枢纽,也要变成国内和国际的战略连接,这都说明如果抓好国际板的建设,本身会提升上海在全球的重要地位。

  4。很重要的是推进人民币功能的提升。人民币现在主要在为国内资产定价,如果引进境外的企业,境外的公司,境外的资源能够到上海,就用人民币定价,这就使得人民币的定价不光在境内,也到了境外。使得人民币的国际化,用人民币对国际资产定价。

  5。它对于我们进一步开放,特别是吸引外资方面(起到很大作用)。现在利用外资和过去不一样,现在只有高质量的外资,符合我们的发展要求,我们要高质量增长,可持续发展。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引进境外的公司到上海,到国内来,到境内来,这一定和外资的吸引,和国际板的建设产生非常密切的关联,它有利于我们吸引外资,当然也会更好的利用国际资源

  第三、基础。为什么十年前条件不太成熟,为什么我们现在的条件比以前更好?那是因为基础不一样。

  1。市场规模的基础。如果没有市场规模,没有规模体量的支撑,国际板当然就缺乏整个市场的支持。到去年的时候,统计目前股票市场的市值已经到了90万亿的规模,现在上市公司的体量也很大,有超过4500家上市公司,更可以看到结构的基础,包括科创板,这个基础和十几年前确实发生很大的变化。

  2。市场制度的基础,制度的推进这十几年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包括《证券法》的修改,注册制的推出等等。

  3。制度开放的基础,市场开放的基础不一样。就目前的股票而言,外资占比5%,已经有了很大的开放,还需要继续推进。

  4。投资人的结构,投资人的基础。国际板需要市场成熟,核心就是用户成熟。过去股市三十年来,大家一直说我们是散户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建设,特别是这几年机构投资人发展非常迅速。

  5。市场监管的基础。我们现在的市场监管无论是监管的理念还是监管的能力,包括我们监管的体系都有了很大的优化,监管能力也有很大的提升,这些都为国际板的推出提供非常重要的支撑。

  我们要审时度势、抓住机遇,特别是针对“十四五”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新发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代表中国,代表新兴市场,代表我们发展中国家在全球金融资源配置、金融体系、金融治理当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我认为这和“十四五”今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目标非常契合,我建议“十四五”期间一定要抓住以国际板的建设推动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的建设,以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的建设带动和引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国际化进程。我觉得它具备了这样一种条件和基础。

  最后,怎样推进?

  第一,首先要有制度建设,国际板的建设需要更多制度的考量,这既包括了规则,也包括了我们的规制,也包括我们的标准,当然也包括管理。怎样在与全球的互动,分享全球高标准的制度体系当中,同时发挥中国的优势,结合中国的特色,加快制度推进。

  第二,选择的路径,从哪一个路径进行选择?一个路径是“一带一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路径是一个区域,那就是现在的RCEP,这个协议生效以后,它会大量促进贸易和投资更多的变化,有很多措施安排,但是我觉得金融资源的互动,我们和RCEP其他一些国家是完全互补的,中国的金融体系、中国的金融市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功能和东南亚国家、东盟完全可以形成很好的互补。像这样一些路径很重要。

  第三,在推进过程当中要防范风险。最后回到朱教授(朱晓明)谈到的“守正创新”,国际板的建设需要各方面的配套,其中有一点就是怎样防范金融风险,这是我们需要设置规划好的。

  今天利用这个时间,把我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特别是对于上海国际化进程的想法,完全从专家学者研究角度提出的想法,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