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多项指标稳居全省前列!佛山晒出2021年金融发展成绩单

  1月21日上午,随着一声鸣锣,广东希荻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希荻微”)正式登陆上交所科创板,成为佛山市第71家上市企业,也是南海千灯湖创投小镇诞生的首家上市企业。

  不仅如此,希荻微可能还是上市用时最短的佛山企业之一——就在一年前的2021年1月,希荻微启动上市辅导,当年10月即首发过会。

  正如希荻微的上市进程,2021年同样是佛山金融快速发展的一年:这一年,佛山成功推动7家公司上市,数量位居全省第三,自查累计境内外上市企业数居全省地级市第一;全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0607亿元,比年初增加1446亿元,突破2万亿元大关;贷款余额16474亿元,比年初增加1966亿元。

  同时,佛山年内保费收入594亿元,继续在全省地级市中排名第一;全省营商环境“获得信贷”指标评价获地级市第一名,制造业贷款余额2259亿元,同比增长18.52%;前三季度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增至5.33%,比年初提升0.23个百分点,贡献度持续提升。

  这些数据,既是佛山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折射,也是佛山金融坚持以实体经济为主的发展路线的收获。据悉,2022年,佛山将打造制造业高端化发展的金融新引擎,走出产业生态布局金融业态的新路径;“十四五”期间,佛山更将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产业金融标杆城市、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范本城市、现代金融产业发展特色城市和金融稳定发展示范城市。

  7家企业成功上市

  去年成佛山“上市大年”

  资本市场是企业集聚发展资源、提升品牌知名度、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自从科创板诞生以来,佛山先后成功推动华特气体、富信科技和莱尔科技三家企业登上科创板。2021年4月1日,富信科技成功敲钟,11天后,莱尔科技也加入了科创板“佛山军团”。

  连同2家科创板企业在内,2021年还见证了顺控发展、东箭科技、炬申股份、申菱环境和中旗新材5家佛山企业的IPO,标志着去年成为不折不扣的佛山“上市大年”——统计数据显示,7家企业的上市数量仅次于2017年的8家,是过去5年中的第二高。

  打出企业上市“小高潮”,背后是佛山近年来上市政策的发力。佛山持续完善政策体系,实施企业上市“添翼行动”,印发《佛山市推动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发展的实施意见》《佛山市促进债券融资发展扶持办法》等政策文件,修订《佛山市添翼行动上市后备企业分类暂行办法》,理顺推动企业上市的引导、协调、激励机制,完善上市后备企业入选标准和扶持体系,增强上市后备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其中,顺德区更是被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定为今年全省两个企业上市促进工作示范区之一。

  同时,佛山市政府还分别与上交所、深交所、全国股转系统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推动交流合作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深入企业调研,走访约谈企业约200家次,了解企业对接资本市场的难点和诉求,精准匹配风投、信贷、纾困等定制化金融资源,推动企业上市服务向精细化发展。

  一方面推动更多佛山企业走向资本市场,针对已上市企业和广大尚未上市的企业,佛山也打通更多发债、贷款等融资“绿色通道”,为其输送金融活水。

  围绕债券和证券化产品,佛燃能源、瀚蓝环境去年率先发行非金融企业绿色票据,中国中药发行全国首笔贴标“乡村振兴”的熊猫债;此外,绿金租赁成功发行国内首单租赁类绿色债,耀达租赁发行佛山市第2单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

  政策性金融工具、融资服务平台等服务载体,以及粤信融(佛山站)、省中小融平台等融资服务平台则继续担起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获得感”的利器。来自佛山市金融工作局的数据显示,去年,佛山市为2404家企业提供政策性转贷资金420.36亿元,企业数和资金数同比分别增长25.01%和17.43%,政策性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帮助企业获得贷款累计达54.90亿元,扶持企业421家,平均贷款利率同比降低8个基点;粤信融(佛山站)撮合银企融资3179笔,授信企业2699家,成交金额336.46亿元,省中小融平台也在试点运行的首年为5家佛企发放0.28亿元资金。

  两家持牌机构落户

  区域特色金融发展提速

  新的一年,佛山推动企业上市工作迎来新起点:2022年佛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力争新增上市公司10家以上。

  冲刺上述目标,佛山企业能享受到的不仅有政策扶持,还有“身边”金融活水的浇灌——去年,中科沃土和新晟期货两家持牌机构先后落户千灯湖创投小镇,为佛山市填补了在公募基金和期货公司领域法人机构的空白,也意味着希望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和资产证券化程度的本土企业将在家门口得到助力。

  事实上,两家持牌机构的落户已经吸引了更多要素的聚集。最近,南海区后备上市企业林氏木业就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位于承业大厦北侧的“林氏木业新经济运营中心项目”,这座中心总部预计建筑面积达2万平方米,将吸引1200名人才进驻。

  “广东金融高新区定位金融后援基地和产业金融中心,也是对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平台和抓手,(在这里建设中心总部)对集聚高端人才、核心技术等要素有着深远意义。” 林氏家居相关负责人表示。

  这一幕是佛山区域特色金融快速发展的缩影。近年来,佛山立足五区实际,打造符合各区金融发展特色的区域特色金融业态,先后培育了广东金融高新区、佛山保险发展示范区等特色集群,助力区域协调发展。

  2021年同样是各区特色金融集群稳步发展的一年。在南海,截至年底,广东金融高新区核心区累计引进项目1302个,累计投资规模超2095亿元;千灯湖创投小镇进驻私募基金类机构达1096家,募集与投资资金规模超1445亿元。

  禅城区在去年7月获批设立佛山市保险发展示范区(下称“示范区”),截至去年年底共引进重点金融项目13个,新增投资2.74亿元,中兴保险经纪、中信证券佛山分公司、合众财险佛山分公司等项目纷纷落户,推动示范区保险类项目增至73个,累计投资达到13.7亿元;

  顺德区则加快建设桂畔海产融生态小镇暨供应链金融基地,截至去年年底已进驻超138家金融和类金融机构;

  高明区、三水区加快探索区域金融产业特色,其中高明区探索发展空港金融服务基地,三水区探索建设绿色金融示范区。

  目前广东金融高新区还在持续推动广州银行总行后台数据中心、粤港澳大湾区绿色技术银行等项目的落地。新的一年,佛山市金融工作局也将持续支持各区发展区域特色金融,串珠成链为各区经济社会发展更好“输血”赋能。

  深化金融赋能

  助力佛山塑造发展新形态

  正如资本市场能够为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金融产业同样是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在 “十四五”开局首年,佛山提出以“四大决心”促进“四大转变”,推动产业转型迈出新步伐、创新发展积蓄新动能,也为金融业态营造了一显身手的机遇。

  以推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为例,去年,佛山市多家辖区银行推出“数字贷”产品,国家开发银行广东省分行、国家进出口银行广东省分行以及辖内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安排支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信贷额度,截至去年年底已有27家银行推出88个“数字贷”产品,向企业累计授信超17亿元。

  金融业态还深度参与了佛山国土空间的重整。去年,佛山市制定《佛山市支持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融资若干工作措施》,针对村改具体问题提出12条措施,梳理与挂账收储、改造权公开交易、政府统租统管等10种不同开发模式相契合的融资模式和融资产品,编制村改融资指引,解决村改融资问题。截至去年年底,辖区银行机构已累计向156个村改项目授信485.74亿元,村改项目贷款余额174.58亿元。

  同时,围绕乡村振兴大局,佛山推出全国首批生猪价格“保险+期货”产品,落地全国首单生猪流转期待宰保险,在全省率先创新开设生猪全产业链、水产养殖、花卉苗木、农业大棚四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创新新险种,在全省率先实现水产养殖全产业链风险保障,构建从生猪养殖、运输、屠宰到市场销售、食品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全链条风险保障闭环,破解农业全产业链风险保障难点痛点。

  此外,在“双碳”的背景下,佛山市金融工作局还联合人行佛山市中心支行、佛山银保监分局制定《佛山市金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工作方案》,组织辖内2家法人金融机构开展环境信息披露试点工作,开展金融机构对佛山41家氢能产业链名单企业融资对接。截至去年年底,佛山市绿色贷款余额548.83亿元,同比增长100.5%;南海、顺德农商银行分别发行15亿元、20亿元绿色金融债券。

  展望未来,在全面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和市第十三次党代会“515”战略任务的征程中,金融行业仍将贡献独特的“佛山功夫”。佛山市金融工作局相关负责人透露,2022年将聚焦打造制造业高端化发展的金融新引擎的目标,扎实推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重点任务,深入实施企业上市倍增计划,加快出台金融强基工程,巩固提升金融支柱产业地位,引领带动产业向高端化发展,促进全市金融业发展向高质量跃升。

(文章来源:南方Plus)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