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聚庐合釜三百年:“江南第一家”的共享管理财经模式

  从北宋重和元年到朱明天顺三年(1118-1459),浙江浦江郑义门家族三百四十一年食不异爨,最兴旺时三千食指九世同堂聚庐合釜。被朱元璋敕封为“江南第一家”。是什么力量维系着郑氏家族十五代不分家?本文探析,郑家阖家治理标本的底色,应是共享管理的财经模式。

  一、三千人一锅饭怎么吃

  从浦江第三世祖郑绮开始,郑家就立誓,无论兄弟再多也不分家。全家在一个屋檐下同吃同住,最多的时候三千多人一锅吃饭,一直延续了十五代。

  每天从起床晨会到熄灯值更,郑家实行的是集体生活模式。“晨起,每旦击钟二十四声,家众俱兴,(再)四声,盥漱;(再)八声,入有序堂,家长中坐,令未冠子弟朗诵男女训辞。”晨会后,“男会膳于同(心)堂,女会膳于安贞堂”,膳后各就各位,“广席长筵共甘旨,男勤耕读女蚕桑”。晚上,“诸子昼趋功,入夜辄聚一室,温温语笑,至更余”。

  郑家吃饭是“广席长筵”式的长条形拼桌,这种布局结构紧凑,适合简餐和流水操作。秩序也有讲究,席位编排按辈分和年龄,长幼有序,老者尊者为上,子侄与叔伯不能连坐会膳,六十岁以上单独坐,“礼宜异膳”。吃饭不能谈是论非,“出言不逊,要诲之垂之”。

  众口难调,这么多人一锅吃饭,管理难度是很大的。家族设有“知宾”负责待人接物,提督茶汤,设有外馆供接待宾客住宿用。客人送礼要上交,嫁女回门公堂统一给礼,病号和产妇安排小灶,“诸妇育子,由内管按周给之。”

  郑家日常运转实行家长负责制,分类事项由各子弟分掌,管吃饭的掌膳,掌收柴米油盐的仓廪,杂役由族中成年男子轮值,负责碾米送菜添柴火。煮饭洗菜由妇女轮流做,“诸妇主馈,十日一轮,六十者免”。每天有上百妇女帮厨,食不易爨的场面可谓壮观。

  二、两千青壮干什么

  三千多人的家庭,青壮男女干什么?“男事诗书,女事蚕茧”当然只是一种文学化描述,“载勤载勉、劳我田亩、拓我诗书”才是郑家成年男子耕读场景的真实画像。

  郑家一万多亩田地,如果耕作方式如全家会膳一样集体作业,场面一定很壮观。但没有依据证明郑家耕作是人民公社化的集体劳作形式,财务账簿设置中未见有记工分簿,也没有大规模耕牛饲养记录。明代朱元璋以戍边军士家庭或兄弟为单元的屯堡架构军垦模式也不是集体耕作模式。

  郑家田间作业当以自耕与租佃为主,《麟溪集》曾记载,阖家始祖郑绮,“朝出耕陇上,挂书于牛角,休息时辄取,诵读不辍”。说明阖家初期家长也要田间劳动,后期家境好了,田地以佃租形式为主,普通成年男子可在新旧管事领导下负责佃租、催租和田产管理。郑家作为义门被允许开设商铺、药店和酒肆,灾荒之年,郑家弟子还免费为乡邻行医送药。

  对田产佃租,家训中常有家族专营田产“别蓄其租”、“其租别储”的记录,《麟溪集》中也提及嘉礼庄“尝使人营之数十余年,悉收敛其岁入别储为庄,以待用”,郑氏规范中则有“田租既有定额,子孙不得另增数目,所有铺租也不可记息”;“佃家劳苦不可备陈,不可纵意过求”等多处描述,还有永乐年间郑栋带领众兄弟到六个村催收佃户欠租的事例,均说明郑家以租佃为主、自耕为辅的耕作模式。按黄仁宇对明代耕种能力测算,郑家的佃户应有两千多户。由于田亩散远,田间管理、租税催缴,就是几百个郑氏兄弟也够忙的。

  郑家青壮的另一件大事,是每年的税粮输送与押运任务。明代实行实物税制度,税粮要纳税户送到京城或朝廷指定的军营卫所,郑家是粮长单位,既是纳税大户,也是散户税粮的催缴验收人,还是粮区税粮运送的组织者。税粮先由里长催缴送到粮区库房,验收过磅入库做账要粮长派人做,整个粮区的税粮要粮长统一组织解运。

  税粮解运是个费时费力还有风险的苦差事,律法规定,各粮区的税粮,夏粮不过八月,秋粮不过次年二月,要送到京城指定的地点才算完税。

  浦江不通水路,要完全靠脚力肩挑背扛或手推车跋山涉水,其劳动强度非青壮男子难以为之。即使按粮区起点税粮算,一万石粮食运到京城或到杭州运河码头,至少需征用徭役两三千人,还得有四五百人随行押运与后勤保障,来回动辄两个月时间。一路船闸路卡到京城,税粮勘验合格才算完成,否则退回重缴。洪武二十三年,都察院因拖欠秋粮一事传召浦江粮长到南京供状,被判杖罪一百,后经朱元璋干预后才赦免。可见,税粮征解是很辛酸的。

  男耕女织是我国传统农家的劳动组合,郑家一千多成年妇女也有活干。郑氏规范有一条,“诸妇唯事女工,不使预家政”。除了每天一百多妇女轮值帮厨,其他人的工作是舂米磨面、养蚕缫丝和杼机织布。“尔女尔妇,而蚕而丝,而事机杼,以尔布缯,衣尔父子”,应该是郑义门青壮妇女的经济工作描述。

  养蚕收茧是分散在各家完成的。家族管理层设主母一人,每年畜蚕种时,主母将蚕种分于诸妇,各自在房内蓄饲,各家所得蚕茧则是集中交付抽缫的,由主母会同羞服长称量后按百分之十兑付奖励。纺纱织布也是如此。每年9月由主母向诸妇发放棉纱,限次年8月交收成布。郑家缫丝房、机织房由主母与羞服长调配使用,以各家妇女自助式来料加工模式,分批在机房染坊集体劳作,劳动成果各自交付给主母,“机杼纺织,诸妇工作当聚一处,各尽其长,通卖货物以给一岁衣资之用”。郑家青壮妇女联产承包、按件计酬的劳动奖励制度,比她们从事农耕管理的夫兄们更早一步。

  三、共享管理的阖家治理模式

  在我国古代,隆古之治在乡族,固国之本在巨室。郑义门的阖家治理模式不仅仅得到皇家的赏识和民间的推崇,实际上也是农耕文明时代欧洲中世纪典型的共享管理模式。

  共享管理是在市场经济出现以前的一种经济运行模式,这种模式下,农业是经济之本,产权交易被严格限制在族亲范围内,其经济运行的组织模式,更多地满足于自给自足的太平生活,管控与公平也优先于激励与效率。

  在家族内部,家族所有制的产权模式衍生了家族社会的共享经济和协同消费模式,也推动了人际关系的结构性转变,只要利益共享,没有人在乎所有权,使用权与受益权就是所有权,家族成员一起劳动一起吃饭,互不计较互不排斥,族亲之间贡献份额有大小,受益份额也有约束,人人都有一种集体生活的温暖与幸福感。

  对外,除了对皇权的敬仰,就是家族集体利益居上,以忠诚与孝义凝聚力量。凭着人多力量大,共享管理模式边际生活成本低,能集中力量办大事,也有抵御流寇袭扰的能力。无论对自然的抗争,还是与邻里的竞争,道义和财力都有优势,只要优势还在,就足以在农业经济主导的乡村社会永葆家族的阖家治理格局赓续几百年。

  共享管理也是一种能人经济模式,最重要的是选好家长,郑义门的家长不是世袭而是在族子中选任的。要求很高,除了贤德、公正、宽容、无私心,既不察察而明、也不昧昧而昏等道德标准和人格魅力,很重要的一条是要有经营管理能力,能持家方能齐家。后期的事实也表明,没有郑栋父子治家理财的天赋和力挽狂澜的果敢,郑家的阖家模式至少会更早解体。

  从机制优势看,一是产权家族所有制能凝聚集体力量,并在土地开垦、田亩收租和抵御寇匪袭扰上发挥了绝对优势;二是共享管理边际成本低,朝廷蠲免徭役税,郑家还有多人旌义入仕,经济上有保障;三是郑家158条治家规范让族人放弃了任何分家析产的念头,不敢分、不愿分、不想分的思想入脑入心,也是模式延续的精神支撑。

  然而,郑家合族同欲的机制劣势也逐渐显现。

  首先是家庭合理规模也是有边界的,按照科斯《企业的性质》的界定,一个经济单位的合理边界,处在其外部边际交易费用与内部边际管理成本的均衡状态。郑家家大业大,维护江南望族声誉的交际成本日高,内部管理监督成本也趋高,是扩是分,终有个临界点。

  二是郑氏规范多为约束条款,家族成员劳动激励创新精神受到制约,加上土地资源扩张限制,天顺年间郑家解体名义是两场火灾,实则还是财力。

  三是随着剩余产品增多和商品经济出现,郑家模式被更崇尚活力和效率的小家庭模式所替代也是规律使然。

  可见,共享管理模式与封建制度和生产力水平密不可分,即使在元明,郑家模式也是“江南第一家”,并未被规模性复制,模式存续,精神与物质缺一不可。

  (作者严才明为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研究员,经济学博士)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