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水滴形桥塔有何寓意?白居寺长江大桥设计施工亮点揭秘

  “桥都”重庆又增添一座跨越长江的新地标。经过一千多个日夜的奋战,由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委组织实施,中交二航局及重庆城投集团共同投资建设的重庆白居寺长江大桥将于24日零时正式通车。该桥从设计到施工都有不少亮点:水滴形状的桥塔是重庆中心城区最高桥塔,体现了重庆的“语言”元素,全桥钢桁梁总重约4.43万吨,相当于6.3座巴黎埃菲尔铁塔的用钢量。

  白居寺长江大桥工程项目是重庆市“七横线”跨越长江的控制性节点工程,西起于重庆大渡口区陈家阁立交,东止于巴南区内环快速路太阳岗组合立交,全线长约3.7公里。白居寺长江大桥建成后,将把重庆江津、九龙坡、大渡口、巴南等四区串联起来,并成为直连重庆巴南龙洲湾片区和长江文化艺术湾区的重要通道。届时,重庆市民从大渡口驶向巴南南泉仅需10余分钟。同时大桥建设对加强周边区域联系、带动沿线经济发展、有力推动长江文化艺术湾区建设、切实缓解内环快速路的拥堵状况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据白居寺长江大桥总设计师,重庆设计集团市政院公司副总工程师(桥梁专业总工程师)杜春林介绍到,白居寺长江大桥全长1384米,主跨660米,为目前已知世界最大跨度的公轨两用钢桁梁斜拉桥。大桥系“公路+轨道”两用桥,上层为双向八车道城市快速路,下层为重庆轨道交通18号线预留过江通道,桥梁主塔采用空间多曲面水滴形混凝土结构,高236米,相当于84层楼高,是重庆中心城区最高桥塔。

  通车前夕,不少市民走上大桥感受白居寺大桥的魅力,一张张水滴形的桥塔照片在朋友圈刷屏。据杜春林介绍,水滴形状的桥塔是白居寺长江大桥的一大设计亮点,这一设计有何寓意?杜春林表示,山城重庆,两江环抱,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白居寺长江大桥最主要的重庆“语言”元素就是水元素。一般斜拉桥的桥塔是三角形或门形,但在设计白居寺长江大桥时,团队充分融合重庆水元素,将大桥桥塔设计为水滴形状,一方面满足结构受力功能,一方面更展示了重庆人“水滴石穿,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和”凝聚力量,富民兴渝美好愿景。

   白居寺长江大桥作为公轨两用斜拉桥,上层桥面宽38m为8车道城市快速路,下层桥宽18m为双向轨道,上下桥面宽度差约20m。如何解决大悬臂结构斜拉桥拉索传力、风-车-桥耦合振动、钢桁梁气动力与抖振性能,以及轨道18号线与主桥及引桥的位置和结构关系是设计中的一大难点。

  为此,重庆设计集团市政院公司设计团队提出了倒梯形三角桁主梁断面,巧妙解决上下桥面宽度差异大难题,极大地节省了投资;同时,创新性地融入智能化设计理念,实现对大桥的“全寿命”健康监测。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大桥设计工作,为全线按期通车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大桥主塔采用空间多曲面水滴形混凝土结构,共分为55个节段,由上、中、下三道横梁和两个塔柱构成。两座桥塔共使用6万立方米混凝土,共消耗钢材约2万吨,相当于两个重庆来福士水晶连廊的用钢总量。项目团队利用BIM技术、高塔高掺量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超长间隔期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关键技术等,攻克了钢筋配料、线性控制、模板加工、高塔混凝土泵送、大体积混凝土防裂等难题。2020年10月23日,大桥两个主塔成功封顶。

  白居寺长江大桥钢桁梁采用倒梯形布置,共划分为93个节间,其标准节间长15米,重约500吨,由16个杆件、110万套高强螺栓栓接而成;全桥钢桁梁总重约4.43万吨,相当于6.3座巴黎埃菲尔铁塔的用钢量。钢桁梁架设以两座主塔为支点,分别向两侧进行双悬臂对称拼装施工,拼装长度大、结构抗倾覆风险高。项目团队严把各项工序,利用“跷跷板”原理,在次边跨及中跨采取压重措施使钢桁梁顺利搭上边墩,成功完成边跨合龙;再通过合龙口调整、合龙口线性测量、合龙长度修正等过程控制,于2021年9月1日高质量完成0.1毫米精度要求的中跨合龙任务。

  大桥沿线路方向需依次跨越老成渝铁路茄子溪火车站、中交码头、大渡口滨江路及巴滨路,施工环境复杂,安全防护要求高,对外协调难度大。其中作业难度最高的属横跨7条铁路轨道的钢桁梁架设施工。项目团队在抢用凌晨两小时“天窗点”的跨铁施工中,研发出下挂在钢桁梁下方的“自行式一体化防护平台”,该平台既能与钢桁梁施工同步推进,又能防止高空落物,确保了施工安全,并获得国家专利授权。

(文章来源:新华网)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