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民爆行业将全面使用电子雷管 上市公司打响产能争夺战

  电子雷管行业正在迎来爆发期。

  2021年12月,工信部明确给出全面使用数码电子雷管的时间节点:2022年6月底前停止生产、8月底前停止销售除工业数码电子雷管外的其它工业雷管。

  “民爆第一资讯”数据显示:2021年电子雷管累计产量为1.6亿发,同比增加39.7%。电子雷管产量占比提升至18%。无锡赛米垦拓微电子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孙旭涛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预计到2022年底,市场上有望实现电子雷管的全面替代。截止十三五末,我国电子雷管生产许可能力为5.35亿发,预计到2024年,国内电子雷管生产许可能力将达到10亿发。

  如今,上市公司之间的电子雷管生产许可产能“争夺战”仍在持续,上游芯片企业订单已经开始增加。

  这个庞大的市场,也引发资本市场的强烈关注。在这其中,保利联合成为“最闪亮的星”。截至2月10日收盘,保利联合已斩获七连板,累计涨幅达到94.86%,壶化股份、金奥博等股价近期也连续上涨。

  电子雷管将实现全面替代

  2006年,电子雷管首次进入中国市场。

  当年6月份,被誉为“天下第一爆”的三峡工程三期上游碾压混凝土围堰实施爆破,三峡工程开始正式发挥防洪作用。这次爆破所用的2534发雷管,全部是从澳瑞凯公司进口的电子雷管。

  “当时电子雷管售价非常高,接近100美元/发。”孙旭涛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国内雷管厂家在政策鼓励下,纷纷开始研制电子雷管,并最终实现对进口电子雷管的替代。

  在过去的几年里,国内雷管厂家持续迎来政策红利。

  2018年12月,公安部、工信部发布“关于贯彻执行《工业电子雷管信息管理通则》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各地公安机关、民爆行业主管部门联合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大力推广应用电子雷管,确保实现2022年电子雷管全面使用的目标。

  2021年12月,工信部发布《“十四五”民用爆炸物品行业安全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给出全面使用数码电子雷管的时间节点,即2022年6月底前停止生产、8月底前停止销售除工业数码电子雷管外的其它工业雷管。

  国内雷管厂家在政策鼓励下,纷纷开始研制电子雷管,并最终实现对进口电子雷管的替代。据“民爆第一资讯”数据显示,2020年电子雷管产量为 1.17亿发,较2019年度的0.60亿发实现了大幅增长,占工业雷管总产量的12.24%。2021年电子雷管累计产量为1.6亿发,同比增加39.7%,电子雷管在工业雷管产量占比达到18%。“预计到2022年底,其它工业雷管都将使用完毕,不会在市场上流通了。”孙旭涛向e公司记者表示,上述文件将带来整个行业的颠覆性变化。

  光大证券研报认为,市场传统雷管每年用量约10亿发~12亿发,假设未来电子雷管100%渗透,按15元计算,电子雷管市场空间将达到150亿元~180亿元。

  民爆企业争抢许可产能

  近年来,我国通过提高安全准入门槛、推动重组整合、推广工业数码电子雷管等措施,大力化解过剩产能。2021年12月,工信部安全生产司司长副司长卞明尧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民爆企业数量已由“十三五”初期的140多家减少到71家,但企业数量仍然过多。工信部将持续推进企业重组整合,把生产企业数量减少到50家以内。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注意到,工信部2018年11月发布的《关于推进民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起爆器材工业雷管提出了置换比例的要求:将普通雷管转型升级为数码电子雷管的,按10∶1比例将普通雷管产能置换为数码电子雷管产能;对于拆除基础雷管生产线的,拆除部分产能置换比例调整为5∶1;对拆除整条雷管生产线的,拆除部分产能置换比例调整为3∶1;对于撤销生产厂点的,撤销部分产能置换比例调整为2∶1。

  也正是在此背景下,国内民爆行业的上市企业掀起并购潮,希望借此抢占电子雷管许可产能份额。

  保利联合(002037)2018年公司收购盘江民爆100%股权,开源爆破94.75%股权,银光民爆100%股权;2021年12月,公司签订收购河北卫星70%股权的相关合同,后者是河北省最大的雷管生产企业,雷管生产许可产能1.13亿发,其中电子雷管许可产能1300万发。

  雅化集团(002497)在互动平台表示,目前电子雷管产能5000多万发,产销量均位于全国第一,“未来也将积极响应工信部要求,积极扩大电子雷管产能,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

  广东宏大(002683)拥有8000万发雷管产能,其中电子雷管产能为2000万发。国泰集团(603977)工业数码电子雷管产能为1630万发,并表态将适时新增电子雷管产线。

  凯龙股份(002783)2月10日表示,目前公司有近2000万发非电雷管产能,3860万发电子雷管的产能。

  金奥博(002917)目前拥有年产能1.67亿发工业雷管,其中控股子公司山东圣世达已完成对泰山民爆的并购,成为山东省雷管产能最大的企业。公司在互动平台表示,除了现有的1300万发数码电子雷管产能外,目前正在推进雷管产线并线改造及将其余普通雷管产能置换为电子雷管产能事项,实现扩能扩产。

  壶化股份(003002)目前具有5880万发数码电子雷管许可产能。

  南岭民爆是国内民爆行业的骨干企业,公司现有电子雷管产能2800万发,2021年全资收购民爆企业易普力,工业雷管许可产能将达2.84亿发。公司在互动平台表示,正根据行业政策进一步调增电子雷管产能,优化产能结构。

  上游芯片订单增加

  截至十三五末,我国电子雷管生产许可能力为5.35亿发,已获得生产许可的生产企业有33家,其中有26家生产企业已投入生产。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雷管市场推广应用的相关精神,预计到2022年,国内电子雷管生产许可能力将达到10亿发。

  电子雷管企业享受政策红利的同时,上游电子雷管芯片(即电子延期模块)企业同样从中受益。业内人士分析,电子雷管芯片市场将快速上量,预计2023~2024年国内市场电子雷管用量约10亿发。按照电子雷管芯片单价5.5元/颗,预计本土市场短期快速增长至50亿以上市场规模。

  目前,全国研发、生产、销售电子雷管延期模块的企业约二三十家,从出货量、行业占有率来看,主要包括融硅思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贵州全安密灵科技股份公司、无锡力芯微(688601)、无锡盛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鲲程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些公司中,力芯微是目前唯一一家A股上市公司。力芯微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是雷管芯片的主流供应商之一。得益于国家关于数码雷管推广政策,订单需求量增加。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采访获悉,力芯微从2006启动电子雷管芯片研发,2010年推出第一款实用型电子雷管芯片,2015实现芯片模组出口并完成国际认证,2020开发高性价比、高可靠性模组,出货超千万颗。此后,力芯微成立控股子公司无锡赛米垦拓微电子有限公司专项推进电子雷管项目。

  无锡赛米垦拓微电子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孙旭涛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目前公司电子雷管芯片年产能为3000万发,2022年预期提升至5000万发,“如果6月份爆发上量比较快的话,我们也会进一步扩产”。他表示,得益于力芯微自身的生产能力,公司在技术及材料供应等方面都不存在问题。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