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平安基金周恩源:“固收+”要在安全边际处做布局

  市场巨震,投资者对“固收+”基金的关注度提升,但要在剧烈震荡的市场中获得稳健收益并不容易。平安增利6个月定开基金A去年收益率达到12.99%,居同类基金第一;全年回撤基本控制在1%以内。

  管理这只基金的是平安基金固收投资副总监周恩源,在他看来,运作好“固收+”产品,最基础也最重要的是做好债券投资,不能“踩雷”冒风险。同时,权益部分不能犯大错,稳健地把握住可以把握的机遇。

  “固收+”的核心是做好债券投资

  周恩源,经济学博士,2012年6月加盟鹏华基金,开始债券投资研究。2016年正式担任基金经理。2019年10月加入平安基金,目前管理总规模达到164.55亿元。

  在周恩源看来,“固收+”产品是一座“冰山”——在水面之下的大部分,是“固收+”的债券部分,虽然不显山露水,但却是“固收+”最重要的收益来源;冰山露出水面的亮眼的那一块,是权益投资部分,权重不高但影响很大。

  “自上而下做好大类资产配置、自下而上捕捉可控的投资机遇是运作‘固收+’产品的秘诀。既要从大方面上做好大类资产配置及仓位管理,尤其做好转债投资的判断和应对,又要自下而上去把握有把握的机遇。”

  周恩源强调,自上而下的仓位布局以及自下而上具备安全边际的细分布局,都要靠深度的研究。“任何一个投资动作背后都要有逻辑支撑,这个逻辑需数据去验证。若验证判断是正确的,就坚定持有;若数据不支持或者数据验证当初逻辑存在问题,就要立刻做出调整。”

  在采访中,周恩源反复强调“可控”,强调基于这一原则在有安全边际的地方布局,然后再做调整。他自言自己心理有杆秤,在安全边际不够的时候他宁可放弃,核心是不要犯大的错误。

  其实,周恩源优秀的风控能力跟他的投资风格有关,投资上他倾向于做大级别波段,不会特别在意一两天或一两周的波动。

  股债两市寻找“跌出来的机遇”

  “固收+”产品横跨股票、债券两大市场,周恩源对这两大市场都颇有研究。他认为,今年股票、债券两大市场不太会有系统性的机遇或者风险,需要把握“每次市场震荡跌出来的机遇”。

  “债券市场将是一个震荡幅度较大的小牛市。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22年将采取稳健货币政策,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其实在去年7月30日政治局会议之后就已经释放出这一宽松信号。”周恩源表示,债市出现“牛转熊”的可能性相对较低,大概率是去年牛市的延续,但幅度有限。

  周恩源进一步表示,债券收益是由票息收益和资本利得两部分构成。从前者看,今年初票息收益率较去年初低了不少,而后者,去年年内债市完成“熊转牛”的定价,今年收益率下行空间比去年小,因此会是一个震荡的小牛市。“投资债市要把握住‘调整’所带来的机遇。”在他看来,每一轮债券牛市都是一波上涨一波调整,再一波上涨一波调整,不断转换直至转为熊市。类似去年“熊转牛”的市场之下,8月底到10月中旬也出现了中期调整,今年预计也会有中期调整。

  周恩源预计,在稳增长政策刺激之下,大概率年内会出现一两个季度GDP同比增速回升的情况。但若GDP同比增速达到政策预期水平后,货币政策持续宽松的可能性下降,因此预计今年中期调整的幅度会高于去年。“但调整之后就是较好的再配置机会,二季度或三季度初会迎来较好的布局窗口期。”

  对于权益市场,周恩源判断,市场整体可能是偏震荡的结构性行情。“有两大因素值得关注,一是稳增长政策,说明经济增长存在较大压力,二是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但稳增长政策也在发力,这就决定了2022年股市会是偏震荡的格局,出现趋势性上涨和下跌的可能性都不大。”

  自下而上来看,周恩源表示,今年获取超额收益的机遇可能出现在三大领域,一是和稳增长、宽信用相关的板块,如银行、地产、基建等;二是之前因疫情受损板块,未来存在修复改善机遇,如服务、消费领域;三是TMT行业中真正有科技创新应用商业落地的公司,存在偏成长性的机会。

  对于可转债投资,周恩源认为,目前可转债整体估值偏贵,投资机遇还有待观察。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