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国宝古碑深院藏 ——探访我市国保单位大观圣作之碑

  □本报记者张晓娟

  赵县城内石塔路上有一处院落,看上去并不显眼。这里原是赵州文庙旧址,唐宋曾是规模较大的古建筑群。朝代更迭,风雨变迁,如今,旧有遗迹只剩下一通“国宝级”的碑刻——大观圣作之碑,见证着悠悠历史。而关于这座“圣旨碑”的故事,简单却又充满回味。

  远远望去,大观圣作之碑被一个长方形的栅栏围护着,里面建造了瓦顶砖制碑楼予以保护。碑体为青石质料,龟趺座,碑身碑首为一整体石料刻成,在周围的建筑中,显得格外高大。资料显示,碑通高达5.6米,宽1.57米,厚0.55米。史料记载,这一类碑文都是皇帝撰文书写,故称“圣作”。这样的“圣旨碑”当时在全国共立有多少已不得而知,但如今存世得寥寥无几。赵县的这一通碑刻立于宋徽宗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和国内其他现存碑文内容相同的大观圣作之碑相比,这通存碑的形制与规模均为国内首属。

  走近细看,只见碑首刻有双龙缠身浮雕,碑额刻有“大观圣作之碑”六个大字。文物专家介绍,这几个大字出自北宋权臣、当时的宰相蔡京之手。蔡京虽是历史上有名的奸臣,但作为书法大家,造诣极高。其书法博采众长,笔法姿媚,字势豪健,痛快沉着,独具风格。

  往下细观,碑面阴刻着当时的书学博士李时雍模仿宋徽宗“瘦金体”而写的碑文。碑文共20行,说明3行,落款4行,碑正文1020字,加上落款、碑额等,全碑1271字。历史上的宋徽宗信奉“书贵瘦硬”的古训,总结前人之长,自成一家,创立了独特的瘦金书体。大观圣作之碑碑文虽非御笔,但其精神气质与宋徽宗笔法颇为详实。整个碑文运笔纤细,宛如“美女簪花”自然窈窕;又如天丝织锦,俊逸绚丽,坚劲挺拔,体现了“铁划银钩”之笔的韵味,有着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碑四周浅刻卷龙缠枝牡丹图案,刻功精细,刀法娴熟。整个碑体做工精雕细镂,矫健雄浑。

  专家介绍,大观圣作之碑碑文的内容是宋徽宗为维护其封建统治,推行“八行取士”,学校生员考试提拔制度的标准。因为碑文内容比史书记载得更为详细,作为研究宋代治学和科举制度的实物资料,所以具有相当高的历史价值。

  “八行取士”是为了培养和选拔人才而出台的政策,宋徽宗认为,人才是在良好的社会风尚和和谐的道德环境中选拔和培养出来的,所以制定出“八行”和“八刑”颁布到学校,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和奖惩的条例,其中“八行”是指“孝、悌、睦、姻、任、恤、忠、和”,反之的“八刑”是以不同的罪名加以处罚,这是当时教育制度的一种改革措施。“八行取士”的内容,体现了古人为人处世的人伦思想道德,有些内容对于当今的社会仍有积极意义。

(文章来源:石家庄日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