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全国人大代表、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多措并举 推动“双碳”目标有效落地

  “在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进程中,以光伏、风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无疑是其中的主力军。”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围绕可再生能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等话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可再生能源助力“双碳”目标有效落地

  “过去十多年来,光伏发电成本下降了90%以上,已成为全球最经济的发电方式。”刘汉元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光伏发电成本已降到0.3元/千瓦时以内,预计“十四五”期间将降到0.25元/千瓦时以下。“如进一步考虑生态环境成本,光伏发电的优势将更加明显。”

  刘汉元进一步表示,如按2021年平均价格70美元/桶原油计算,等效能量的电价成本约为15美元。“当前光伏已实现平价上网,因此发电成本实际已降到相当于15美元/桶原油的价格,且发电全过程零污染、零排放。”刘汉元表示,在减少碳排放方面,制造光伏系统每产生1吨碳排放,其产品发电后每年将减少33吨碳排放。

  刘汉元分析,从能源的投入产出角度看,生产1千瓦光伏发电系统全过程需耗电300千瓦时左右,而1千瓦系统每年可发电约1500千瓦时。“这意味着,在电站建成后半年内即可全部收回,系统可以稳定运行25年以上,其整个生命周期回报的电力是投入的50倍以上,是典型的‘小能源’换‘大能源’产业。”

  从维护能源和外汇安全的角度考虑,刘汉元称,我国完全有条件用10年到20年的时间,实现能源增量的70%、存量30%到50%的可再生清洁化替代。

  刘汉元认为,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进程中,以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已成为主力军,可再生能源将助力“双碳”目标有效落地。

  多举措支持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

  在刘汉元看来,光伏产业的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由于各地对相关政策理解有所差异,一些地方仍存在配套措施不到位、相关政策没落地等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双碳”目标的实施进程。

  为推动“双碳”目标有效落地,刘汉元准备了关于支持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引导电动汽车成为电网储能终端以及提高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制造业零碳、低碳能源自给率等建议。

  刘汉元建议,为支持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其原料及产业链各环节生产能耗不纳入能耗总量考核。“2021年出现的电力短缺,根本原因在于化石能源不断退出,可再生能源发展速度未能跟上。”刘汉元表示,光伏产业不纳入能耗总量考核,可进一步加快其发展速度,满足能源转型需求。

  同时,刘汉元建议,尽快完善相关规范标准,配套相应政策机制,加大扶持力度,引导电动汽车成为电网储能终端。他认为,随着电动汽车数量大幅增长,如能有效利用闲置资源,将其作为分布式储能单元接入系统,将真正实现电动车和电网的良性互动。

  刘汉元还建议,提高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制造业零碳、低碳能源自给率。具体措施包括允许相关企业自建光伏、风能电站,并配套完善相应体制机制、政策措施,优惠减免过网费,从而实现自发自用,既满足增量用能需求,又不增加碳排放,实现制造端全绿色生产。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